1980巴山猎耕记 第538(2/3)

    过滤蜂蜜的事情,交给冯丽荣除了着,陈安则是在两处养蜂的地方转悠,处理割蜜后起盗的问题。

    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但陈安不那么认为,有名了,更好办事儿。

    “他们是报社的同志,听说你这里有熊猫,成功诞下一只熊猫崽子和熊猫野培成功的事情,例子太少见了,专门来采访你们的。”

    接下来几天,陈安没有出门。

    都是用原木锯成两半,掏空后合在一起,又用篾条作箍制成的蜂桶。

    杜春明看过一遍,又让韩学恒看过,两人商量一通后,告诉陈安,他们很看好,至于具体决定,得回去开会讨论才行。

    另外,此时正值山里五倍子花的末期,陈安转着把周围的那些葫芦包、七里蜂之类的马蜂给处理了一遍,准备取蜜。

    陈安细细问了才知道,潘石玉回到单位以后,专门就这两件事情,写了论文,得到不小的关注。

    不管你们参不参加,事情我肯定是要做的,回去以后,我就要开始着手这个事情了。到时候你们不参加也行,来帮我,我付工钱。”

    采访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陈安非常配合,应对自如,他很清楚,自己该说些什么话。

    甄应全和宏山也跟着站起来,陈安钻进驾驶室,发动车子,等着两人也上车坐好以后,轰着油门往家里赶。

    足足花了两口子三天的时间,才将蜂蜜割完。

    大熊猫何等珍稀的存在,有点风吹草动,都能引起很大的反响。

    也就在那一天,杜春明和韩学恒又来了一次盘龙湾,让冯丽荣领着,找到山沟里的蜂场。

    杜春明将手里的报纸交给陈安,笑道:“你娃儿出名了,跟着让我们这小镇也出名了,我们也跟着沾光!”

    招呼着一大帮子人在自己家里吃了顿饭,在他们离开后,陈安自己都忍不住想笑,因为他趁机将自己准备的东西,交给了杜春明。

    看着那些来的人,带着摄像机,带着采访器械,陈安一看那标志,就知道是锦城日报的。

    简单点说,那就是突然火了,而且火得有些措不及防。

    屋后石崖上的蜂群,加上山沟里的这些,足有七十八群蜂,一下子收到了八百多斤的蜂蜜。

    割蜜的时候,只要将蜂桶翻过来,揭掉底部盖子,稍微烟熏驱赶蜜蜂,就能轻松将那些两个手巴掌大小的整块蜜脾给割下来。

    就在陈安领着冯丽荣割蜜的那天早上,盘龙湾来了好几辆车子,而领着他们到盘龙湾的,就是杜春明和韩学恒两人。

    说完后,陈安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草屑:“走咯,回家!”

    也就是白天的时候,需要往山上弄回来一些箬竹、苦竹之类的喂给圆圆。

    他顺便也将团团提了出来,放到外面,省得它一直不出屋子。

    他准备将自己写的东西交给杜春明、韩学恒他们两人看看,看能不能得到支持,把承包山场的事情给批复下来。

    李豆花居住的山沟里,那些蜜蜂今年刚放养,春蜜没有收,群势发展得很好,等到夏季五倍子开花的时候,倒也能割蜜了。

    该拍照拍照,该领着这些人转就领着转,既然潘石玉说自己家首当其功,他也不介意将功劳揽上一些。

    杜春明笑呵呵地说。

    实在看不惯圆圆的饭来张口,陈安没有将这些竹子送到屋子里,而是放到外面的平台上,时间稍微一长,圆圆吃不上竹叶、竹子,它就只能自己到平台上挑挑拣拣。

    团团已经长大了不少,不用再像之前那样整天提心吊胆,圆圆这个妈当得懒散,但也不是完全不靠谱,晚上的时候,还是会让团团爬到自己怀里吃奶和睡觉。

    经历过上辈子的事儿,陈安知道,自己一旦见报,必然会成为备受关注的存在。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在陈安看来,事情已经成了大半了。

    晚上的时候,他也没闲着,一个人呆在卧室里,拿着铅笔、信签纸写写画画,将自己的那些想法给写出来,期间也没少跟冯丽荣说这事儿,两口子倒是商量得有板有眼。

    不管怎么样,陈安总认为,多活动活动,对它们没坏处。

    有记者去采访他,被他推到陈安这里来了,说陈安一家子,首当其功。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