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88(3/3)

    这里到处都是类似的临时建筑物,有的建的稍微周正一些,甚至竭力维持农家院落的水平而不得,更多的则是向窝棚的角度滑落。

    死者的拾荒小屋属于略周正一些的,且就建在县道边上,离它不太远的地方,还有大排档和农家乐。

    较为方便的进出环境,也是死者能靠拾荒生存的本钱。

    因为年纪大了,又存了些钱,死者平时还会收购一些同行的拾荒物,属于拾荒者中的上层人物了。

    不过,外面看像点样子的院子,走进去,却是乱成了一片。

    现场还能看到挥洒的星星点点的血迹。

    江远放眼看去,见到的大部分是抛甩状的血迹。

    所谓抛甩状,多是由钝器类的凶器带来的。加害人用钝器攻击了受害人,血液黏附在了钝器上,加害人再次挥舞钝器的时候,血液就会向四周抛甩。

    抛甩状的血迹是呈现一定的弥散性的,血迹本身的大小相对一致。

    一个科学小实验可以很好的看到抛甩状的血迹,找一根搅屎棍,再取一些香蕉,捣碎,加水和适量的面粉,搅拌均匀,呈血液的粘稠状,就可以用棍子蘸着粘稠物挥舞,从而观察到抛甩状的血迹了。

    看血迹的痕迹,就可以看到拾荒老人被钝器击打的过程,应该是很多次击打,最终死亡的原因,应该也与之脱不了关系。

    “血液有做取样。不过也可以再做。”王澜见江远关注血迹,就给说了一句。

    基层民警对于血迹分析学什么的,并不是太关注,因为大家实际上并不太需要关注死者被殴打,或者被杀死的过程,大家想要的就是凶手的信息,最好是单刀直入的dna或者指纹。

    正如江远等人现在所做的那样。

    大家其实并不知道凶手是否留下了指纹和dna线索,但为了这一分希望,就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寻找。

    国内的命案,普遍都喜欢采用笨办法去破案,或许是给予的人力物力太过于充足了,以至于最硬核乃至于最笨的办法,反而成了破案的主流模式。

    比如排查,比如全员dna和指纹等等。

    这在欧美国家是不可想象的。英美体系的一些个国家,是不会任由一个社区的居民做普遍dna和指纹的。

    但在国内命案必破的响应下,像是今次的案件,等dna检材收集完,要是还找不到嫌疑人,说不定就要对附近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做全员dna了。

    哪怕效果不会太理想,也会做。

    不过,这种笨办法也是结结实实提高破案成功率的保证,国内的命案破获率,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高的。

    江远也不需要向王法医解释,自己的血迹分析学如何如何。

    事实上,他刚才看了看,已经能够在脑海中,对犯罪现场的状态,做出一定的描述了。

    在江远的脑海中,拾荒老人在受伤以后,就在被不停的被殴打,并东躲西藏的希望避开攻击。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立在院落中的置物架,不断的被撞散,掉落。

    这些置物架都是拾荒老人自己装起来的,主要是木头的组合,也有搬过来的诸如衣柜的半成品,还有衣服店里用过的敞开式的衣架等物。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