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本质(8/10)

    后来,我在电视上看到了记者凑在我耳边的镜头,但解说员说是记者现场辅导文盲学员。这个镜头就这样刻在了我心坎里,每每想起,我都感到无比的痛。同时,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形式主义的确害人不浅!

    一生的温暖

    婚后,我跟妻子满怀希望地来到了这座城市。

    一年后,妻子怀上了我们的宝宝。怀上宝宝的妻子不得不呆在我们租住的小房子里了。一天,我满怀喜悦地回到租住的小屋时,挺着大肚子的妻子一下子扑进了她的怀里,呜呜地哭起来。我听了妻子的哭诉后来到了房东面前。我给房东陪着笑,房东却拉长着脸说:“别说你们老欠租金,就是不欠,我也绝不允许你们再住这里!告诉你们,我的房子就是放死人都可以,但坐月子绝对不行!”

    无奈之下,我带着挺着大肚子的妻子,从一个小区问到另一个小区,一直问到火车站后面一个治安很混乱的地方。我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我们落着的“小家”,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房东的冷脸和不屑。只有一个房东说:“我也知道这是迷信,但我不这样做,我心里就不安。”

    我们走到快到郊区的时候,看见一位老人跨过一条伸懒腰的狗,进入了一间旧房子。妻子看见那条伸懒腰的狗,说:“你瞧那狗多舒心啊!”我勉强笑笑:“你不知道吧!那狗伸懒腰只是为了让长期受到束缚的身体得以舒展,让肺部吸入更多的氧气,以保持健康呢!”妻子幸福地笑:“武哥,你懂得还真多!唉!可惜啊,你一个大学生……”妻子说着就停了嘴,收了笑。我拍拍妻子的肩,微笑着说:“面包会有的,放心吧!瞧你肚子里有了我们的希望,我也很快就可以提高工资了!”我说这话的时候,真想痛哭一场,好好地让自己压抑的心灵,得到自由与释放。但我不能,我无论如何也得在妻子面前微笑,让她看到我们美好的未来。

    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地方安下了小家,接纳我们的就是跨过那条伸懒腰的狗的老人。他让我们住到了他那并不宽敞的旧房子。那一刻,妻子要给老人下跪,但老人慈祥地说:“我还得感谢你们不嫌弃我一个老头呢,你们住这里我就不感到孤独了。”

    我们在老人那住了一年,但老人那间旧房子和老人那慈祥的面容以及他那温暖的话语足可以温暖我们一生!

    一位让我感动的作者

    我在一家晚报做副刊编辑的时候,曾经因为一位作者的笔名的事,而让我深深感动。

    记得那是深秋的一天,我早早地到了办公室。我的作者原来也给过我稿子,我们晚报只要求在本市首发,于是我决定发了这篇稿子。但当我看看作者署名时,名字却很陌生,作者用笔名并不奇怪,但我还是认真地看了看作者留下的地址,发现地址也很陌生,而且地址写了县、镇、村的名字,后面也留下了联系电话。为了慎重起见,我按稿子后面留下的电话拨了过去。拨通后,却是无人接。拨了三次都是如此。

    我开始找原来作者的通联,找到后,我跟他说了稿子的事情。他听后说:“对不起,编辑老师,那稿子是我投的,是我不细心一篇稿子用了两个名字和两个地址,请您给我三分钟我跟您解释,好吗?”我答应了他,然后,我就被他的叙说深深地打动了。

    原来,这次给我的稿子的名字和地址都是他的母亲的!他说他在外面工作,一年难得回两次,母亲很勤劳,从来不肯空闲下来。他原来是每月给母亲寄钱,后来想怎么样才能让母亲也上镇上去多看看呢?于是,他想到了让母亲多几次去镇邮局取钱的办法:自己写的文章拿出三分之一署上母亲的名字附上家乡的地址。他打电话告诉母亲,以后收到报社的汇款就是稿费,要及时去邮局取出来。他这样做不仅让母亲多点时间出去走走散散心,还让母亲在乡亲们面前感到骄傲。他了解到,他的做法让母亲很开心。而这次,文章放了几天投的时候没注意用了一个跟上次投稿不同的名字和地址。

    我听着他那深情的叙说,想着自己的母亲也在农村日夜操劳,不由地掉下了眼泪。

    学学名家的写作态度

    因为喜欢写作,加了几个编辑的qq群。群里都是爱好写作的人,聊天的内容自然离不开写作。但是,聊天内容却大多是稿子过了没有,最近发表了多少文章;聊有关写作知识的人却很少。特别是编辑手过稿情况的时候,大家异常活跃,稿子过了的,喜形于色;没过的,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一天,编辑通报了2011年能发表,高兴一下,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过于在于自己的文章是否能发表,自己的心情让能不能发表文章而左右,则另当别论了。大家都知道,写作是要耐得住寂寞了。历史上,“苏氏文章擅天下。”“唐宋八大家”中就有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苏家父子在文学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们去掉了浮躁,静心写作,能耐住寂寞。

    苏洵少时聪明,但喜表现。读书“只求知之,不求解之。”苏洵年青时也跟我们一样,喜欢跟一些文友互相吹捧,自我陶醉,没有沉下心来研究学问。他聪明过人的儿子苏轼、苏辙也“子承父业”,卖弄学问,根本静不下心来。后来,苏洵认识到自己在写作上犯了大忌,他跟两个儿子进行了深情交谈。最后,达成了共识:写作,必须静心,不能浮躁!共识达成,苏洵叮嘱两个儿子说:“我年少时没有懂得这个道理。你们从现在开始必须静心写作,不要等到了我这把年纪再努力,那时就只有跟我一样后悔了!”苏轼、苏辙听了父亲这话,你看我,我看你,脸上露出调皮地笑。苏洵心里一震:看来儿子并不死心啊!苏洵拿出自己以前的所有文字付之一炬。苏轼、苏辙急了,劝父亲不要这样。苏洵说:“要这些浮华的文字做什么?从今天开始,我们父子三人谁不静下心来,谁就是苏家的不孝子孙!就这样,苏洵父子三人写下了一式俩份的保证书,一份贴在书屋用以警醒,一份供在祖先灵牌前,以示向祖先立下雄心壮志。

    然而,写保证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苏洵父子三人都已经自由贯了,几天之后,苏洵自己都难以忍受闭门苦读和写作的寂寞。他也想重过原来那潇洒的日子,但想到自己的儿子,他总是咬咬牙,坚持住。他跟苏轼、苏辙说:“我们现在一定要有‘三心’:第一是信心。我们父子三人谁也不笨,人家能成才,我们努力了肯定能成才!第二是雄心。我们不仅要成才,还要有成大才的雄心!第三是最重要的,就是静心!我们不能今天心血来潮了,信心百倍,雄心勃勃,明天见人家有功名了,急功近利。心不静,耐不住寂寞,是做写作的大忌!”

    苏洵父子三人终于静下心来,在寂寞中写作,终于成名天下。当然,我们爱好写作的人,不可能人人成名成家。但是,学学名家的写作态度还是可取的。

    ——————————————————————————————

    我们再来看看《红楼梦》中对人性的揭示,也许说得欠妥,请大家谅解。

    通过认真阅读《红楼梦》,不难看出,作者曹雪芹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生活。可以说,这部书描写的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书中告诉我们中国古老的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了崩溃。从书中文字看,作者只是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是这个故事的中心。而作者的高明在于他没有表面地、简单地表现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从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处,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挖掘这一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充分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残酷虚伪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这样,作品的主题已经不在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从而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大胆敏锐地预示了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正因为此,《红楼梦》成了中国评价、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在此,笔者只简单地分析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的三个性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一、性格叛逆、不读书、不求上进、厌恶八股文、反对儒家思想提倡的道德标准。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又传奇人物然而他也是一个很俗气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举止“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贾宝玉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犹如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是在他的遭遇和经历里,在那种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的多方面复杂的条件和因素给予他影响,发生作用,而于不知不觉中形成起来的。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但随着生活中他所见闻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渐渐坚定了,成熟了。他对待身边的女孩子们的态度,同情和亲爱始终是主导的方面,但在最初也带有一些腐朽、邪恶的成分。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使他开始认识到在男女关系方面尊重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与罪恶虚伪的区别,从此他对两性关系逐渐表现出严肃态度,对自己所在的社会表现了深一层的反感。他曾以为天下女孩子的眼泪都要送给他。他爱林黛玉,可是,他遇着温柔丰韵的薛宝钗和飘逸洒脱的史湘云,却又不能不眩目动情。为着他感情的游移不明,林黛玉以血泪和生命对他不断地施加影响,使他从苦痛的体验中逐步摆脱社会势力和贵族恶习对他的纠缠和吸引,使他的性格趋于纯化,头脑趋于清醒,思想感情趋于稳固与坚定。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在“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贾家,贾母、贾政等统治者本来对宝玉寄以很大希望,盼望宝玉读书、中举、扬名显赫,成为地主阶级事业的忠臣孝子。可是宝玉却走着一条与此相反的道路,是由贵族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来的叛逆者。在。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所谓“愚顽”、“偏僻”、“乖张”就是指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统治者为其所规定的读书应举的生活道路。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