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2)

    曾经的他,也是拥有感觉的。真切地感受到过这个世界,触摸物体的实感,舌尖品尝到的味道,心脏剧烈跳动的感觉,风吹过皮肤的触感,还有脚踩在大地上的感觉……这一切的一切,白昭都曾经拥有过。

    人格的形成需要外部的刺激,没有外界的反馈,只凭借所谓的“内心”,真正天生“无痛症”的人,是很难形成自我人格的。并非先天性无痛症的白昭,还是得以有机会实现自我人格的形成。

    即使今生白昭可以体会到真实的感觉,可他空洞的心灵和虚无的感觉,仿佛已经停留在死去的那刻。

    他没有斑那样丰富的情感,只能凭借社会给他的认知和自身对疼痛的记忆来对待他人。就如在遇到斑之前,白昭从未切身体会过“失去重要之物”的感觉。他只是想象了斑的死亡,就感受到了无法言喻的痛苦。

    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会伤害到他人的时候,白昭就主动关闭了自己的痛觉。这对拥有着透视能力的他来说,并不困难。只是这样没有感觉的活了十几年,白昭常常觉得,自己好像并非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我的父母在害怕我」

    他只能通过自己最初记忆里的感觉,勉强体会着这个“像游戏一样的世界”。

    父母在照料上的忽视和不细心,让白昭感受到痛感的次数无法减少。终于有一天,当母亲看到被弯曲变形的物体时,无法控制的尖叫声,逐渐扭曲的脸庞,以及看到这一幕的父亲铁青的脸色,让白昭在未来懂事的时候,回忆起这一天,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父母抛弃了这样的孩子,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白昭知道,“父母”这个词身上总是背负着各种各样的东西,“责任”“义务”等诸如此类的词。可他们也是人,会害怕受伤,害怕被排斥,害怕不知怎样的未来,有着这样的孩子,注定会背负巨大的压力。

    他就像是游戏里的玩家一样,只能看到游戏里的世界,听到游戏里的声音,拿着“鼠标”去操纵游戏里的物品。可是游戏里的世界的感觉是怎样的,白昭并不知道。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只是对于孩童而言,无法自己照顾好自己,需要大人的陪伴才得以健康长大。或许年纪大点的白昭可以让自己没那么容易受伤,可是对小孩子来说,这一切是无法控制的。

    所以知道真相后,白昭的心出乎意料的平静,没有一丝一毫的怨恨。父母大抵也是爱过他的,名字里的“昭”,是希望他的未来能够一片光明的意思。只是这份“爱”,是有着重量和限度的,所以他成为了“不被期待的孩子”。

    正因如此,白昭深切地知道,他和斑是不一样的。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