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2/2)

    只不过苏灵溪自觉不是活动的主人公,全程都表现得很低调,也没怎么刻意和人交际,只和几个主动上前打招呼的同行聊了几句。

    他轻飘飘一句话,就给事情定了性。

    在流言传出来的第二天,苏灵溪主动联系付国明吃了一顿饭。

    而现在,他们需要苏灵溪作为国际明星在其中扮演桥梁的角色,让更多人有耐心坐下来静静欣赏华国电影的精妙之处。

    《原野故事》是贝柠今年上映的新电影,为了提前给影片宣传造势,她特意邀请了苏灵溪来参加首映礼。

    值得庆幸的是,杨茜显然很了解她的性格,特意从10部待拍电影中挑出了两部题材还算有意思的剧本给她选。

    好不容易搞明白了整件事的内情,苏灵溪这才将将松了口气。

    这几年,她们在国外的步子迈得太大太急,从欧洲市场到好莱坞,连续几年都在拍外语片,明显引起了国内电影界某些高层领导的不满。

    “小苏,我一直以为你是个心明眼亮的好孩子。”付国明微笑着说,眼底满是审视,“美元固然好赚,但人嘛,最重要的是不能忘本。”

    不能崇洋媚外,意思是她作为国内风头正盛的20代女演员,也该为华语片市场做出一些贡献。

    其中一部名为《布高里的日与夜》,从名字到剧本梗概都写得很诗意,极大地引起了苏灵溪的好奇心。

    “崇洋媚外,可不是个好听的词。”

    一顿饭吃完,苏灵溪和杨茜已经大概摸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误会?也许吧。”付国明放下酒杯,别有深意地看了她一眼,“只要你能把刚刚说的那番话记在心里,并且用行为落到实处,那么,就什么事也不会发生。”

    身为电影人,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向大众证明,华语片从来都不比那些外国电影差什么。

    她能够理解那些领导的诉求,也可以按照他们所希望的那样接拍华语片,但……她的确对拍摄政治性太强的红色影片没什么兴趣。

    他们捧她当这个领头羊,是想让她带领着华语片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就像当初的《蔷薇刺》那样。

    “无论身处何地,走的路有多远,你都得记得自己的根在哪,是不是?”

    屋内鸦雀无声。

    然而,有些事杨茜没有立场说服苏灵溪,阮棠却有。

    9月初,《自由之路》全球票房突破14亿美元,恒升影业内部的税务查账进度迟缓,外界也因此传出了不少风言风语。

    杨茜依旧是她的大经纪人,但在意见分歧时,也只能跟她尽量商量,不可能再强迫她去做什么。

    苏灵溪依然保持着微笑倾听的姿态。

    不能忘本,指的是她和海外资本来往过于频密。

    大概是性格使然吧,她一向更偏爱能体现艺术创造力的作品。

    “不得不说,他们的合作诚意还算不错。”回去路上,杨茜一边翻看着手里的文件资料,一边感叹道:“这份电影片单里的项目投资规格都很高,初定的导演人选也很合适,咱们待会可以好好挑一挑。”

    苏灵溪随意瞥了一眼,一下就看到了醒目的“郑决”两个字,当即迅速收回目光。

    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拟邀导演,崔姒玉。”她仔细回忆了一下这个名字,才从脑海里扒拉出一星半点的模糊印象,“这位崔导演,我好像在《原野故事》的首映礼上和她见过一面。”

    这种大人物的场面话,必须得拐着弯来听。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付国明对待她的态度一如从前,两鬓花白却精神矍铄,几个人从上世纪的电影产业聊到50年代美国电影业的萧条期,最后才把话题绕回正轨上。

    他这番话说得意味深长,苏灵溪面上保持微笑,心里已然提高了警惕。

    在他们看来,如果没有他们的默许,苏灵溪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蹿红成为华国电影女演员中的第一人。

    综艺安排

    “付总,我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是在哪片土地上长大,也始终期盼着华国电影业能够重新焕发生机。”她抿着唇,露出有些诚惶诚恐的表情,“只是……最近发生的几件事让我感到很不安,我想大着胆子问您一句,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误会?”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