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心蜜意(美食) 第140(1/3)
城东的空地上,早已围了不少农户,几十头奶牛被缰绳拴在木桩上,站成一排,每一头都毛色油亮。或是是黑白相间的花斑,或是通体呈现浅黄,它们肚子圆滚滚的,四肢也结实有力,偶尔甩甩尾巴。
农户们拿着牛籍,见几人过来,连忙笑眯眯地打招呼,七嘴八舌道,“卫掌柜来啦,快瞧瞧我家这牛,昨儿还产了满满两桶奶呢!”
“我家这牛温顺得很,保准好养活!”
不多时,走来一个约莫四十岁的妇人,她挽包髻,身着蓝色长褂,袖口挽到小臂,手里还拎着个敞开的竹箱,里头装着木筒和检查用的小刷子。
“卫掌柜,陆大人。”
宋牛医拱手打过招呼,便带着卫锦云走向奶牛,动作熟练地开始与她一块挑选。
她走到一头花斑奶牛前,蹲下身,手顺着牛的腹部轻轻摸了摸,而后又翻开牛的眼睑看了看,沉声说,“眼睑红润,气血足很康健。”
她又拿起木筒贴在牛的胸口,仔细听了片刻,转身对着卫锦云道,“心也是好的。”
随后她又检查了牛的脊背、蹄子再去寻问农户。
她示意农户牵过牛问,“最近一
次产量多少,多久挤一次?”
农户忙答,“昨儿挤了两桶多,早晚各一次,都记着呢。”
宋牛医点点头,对卫锦云道,“这头牛品相不错,产量也好,卫掌柜可以选这头。”
卫锦云在一旁听得一愣一愣,原来个个行业都是术业有专攻,面前这位便是专业兽医。
接着宋牛医又依次检查其他奶牛,或是摸牛的乳/房看充盈度,或是看牛的粪/便判断消化情况,每一步都细致专业。
她还不忘与卫锦云讲解,“选牛要先选眼睛亮,耳朵动的,这些多半康健。若是奶牛,则要再看产奶的地方,最后对照牛籍,看产奶记录是否稳定。奶牛年限太长或太短都不行,三到五岁的牛最是合适。”
卫锦云从挎包里拿出纸张,沾了些墨囊,以陆岚的背作桌,细细地记。
一圈看下来,卫锦云本想着亲自挑几头,结果宋牛医每选一头,都把挑选的缘由和牛的品相特点说得明明白白,她自个儿一头也没有轮上。
果然,专业的事,要交给懂行的人去做。
等宋牛医敲定最后一头牛,十八头壮实的奶牛整齐地站在一旁,卫锦云才直起身。
“阿云,记完了吗?”
“好了好了。”
卫锦云晃了晃手里的纸,凑到嘴边轻轻吹了吹未干的墨痕,“宋牛医您也太专业了,我学了好多,日后选牛,我再自己挑。”
宋牛医笑了两声回,“卫掌柜好学,这些都是养牛,选牛的老法子,多记多瞧,日后你定是比我还懂行。”
卫锦云在宋牛医的指引下,上手亲自挑了两头身形健硕的种公牛。公牛毛色乌黑发亮,四肢粗壮如柱,一看便知是能配种的好牛。在王牙人的见证下,她和农户们一一核对牛籍,签字画押办理过户,再由王牙人去府衙报备存档。
农户们卖牛挣了钱,个个喜上眉梢,围在一圈谈天说地。
有妇人拉着卫锦云热情道,“卫掌柜留下来吃顿便饭吧,家里炖了鸡汤,一早才宰的,您尝尝鲜。”
“不了不了。”
卫锦云婉言谢绝,“我还得去瞧瞧牛棚,那边还有伙计等着我。”
牛棚离农户聚集地不远,占地足有三亩,是用结实的木栅栏围起来的。它的棚顶铺着厚厚的茅草,既能遮雨又能挡晒。棚内被分成了好几间隔间,地面铺着干燥的稻草,通风敞亮,还特意留了排污的沟渠,干净又规整。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