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2/2)

    舆论会平息,非议会歇止,风波会转静。

    协议签订后,使者便离京回国。

    春蒐将至。

    因是战胜方,晋朝给出的议和条件便很苛刻,弗朗基自然不愿应允。此战并非纯粹的成王败寇,两国势均力敌,晋朝虽胜,却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险胜,弗朗基不傻,知道如今即便自己不签,晋朝不会亦无力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嗣君定如先帝那般,需从宗室中择选

    但这一切都是来年的事了。

    民间, 世人皆辱此二人紊乱纲常,晋朝虽自世宗起同性间便可谈婚论嫁, 但从无将“**”这类伤风败俗的事情拿到明面儿上来说的例子,更遑论竟是君王与曾经的太后!其中,太后更遭受莫大恶意的非议,就连皇帝执意立后都被世人曲解成受太后蛊惑逼迫。

    入夏后, 肃州大旱, 流寇与绿林趁乱起义,煽动陷入困境的难民,使其以为君王无道故上天降罪于世人。又逢海州卫与弗军交战,势态胶着,难分胜负,朝廷大半精力付诸战事与迁都,起义军竟趁隙逐渐壮大并不断北上,逼近燕京。

    当初,弗朗基欲挑软柿子捏,才寻衅于海州,想从晋朝这里占些便宜回去。岂料晋朝这柿子并不软,摸起来还略有些扎手。眼下别无他法,唯有议和。

    两国就协议再次谈判,弗朗基最终答应就海州强行登岸以致晋朝官员殉职之事严惩涉事人员,并赔偿此战中晋朝的损失,更应允在下月内将所有军舰或渔船撤离海州。两国各在沿海城市中开放通商口岸,另设使馆处理外交事宜,弗朗基每三年将会无偿接收晋朝派遣渡洋留学的士子。

    永淳元年初,海州捷报频传,弗朗基遣使议和。

    凡遇困境乱象,便会有官员奏请改元,犹如给这个国家冲喜。此番亦不例外,次年正旦,便改元永淳了。

    随着改元永淳,笼罩在晋朝上空的浓黑乌云似乎消散了些许,旋即便是旭日拨云,微光洒满人世。

    虽最终被戍守在燕京附近的上直卫剿灭,但到底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年头到年尾,从无个好消息,仿若浓厚的滚滚乌云沉重碾来,聚拢在晋朝上空,三百六十五日的黑暗无光,压得众人皆喘不过气。

    永淳元年廿三。

    此次春蒐,世子世女都欲争抢魁首,但其中意图不尽相同。已经一年,皇帝立后的决心从未因朝臣上谏劝阻而消减,君臣间如此僵持不下的局面总会打破,立后不过是早晚的事。她既要立后,两个女人又如何生得出孩子来?

    朝堂上,君臣间最激烈的一次争执,皇帝立后诏书日发九道,六科给事中封驳九次,不予执行。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于是,弗朗基便拖着协议不签。

    按晋律,在外之藩的藩王世子世女年满八岁皆会入京学习六艺,及笄弱冠或袭爵时才能离京,更遴选其中出挑之人担任东宫侍读。如今朝中这种局势,三五年内怕无嗣君可立,更无东宫侍读的香饽饽可争抢,诸人的目光便都转向春蒐了。

    连带着迁都一起,总不像个好兆头。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