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2/2)

    除了席草,还得买白麻作为席子的筋。当然,黄麻、绿麻也能作为筋,不过这两样比白麻少了一丝韧性。

    昨日敲铁牌子的行者,便正是为了听保恩院的主持“法智大师”——知礼弘法而千里迢迢赶来。

    货比三家后,她排除了这三家,最后找到了相对大捆又经过处理的那家。

    卖席草的是个少年郎,皮肤黝黑,一看就是没少干农活。

    知礼对他所说的人也颇为感兴趣,得知就在慈溪县的兴贤坊,便也记下了。

    “席草四文,白麻筋三文,黄麻筋跟绿麻筋只需两文。”

    宋玉延牙疼,这家的席草分量充足,两捆应该够了,可是没想到白麻筋却贵。编好卖出去的席子也才十八文一张,这材料钱就占了一大半,再加上人工和时间成本……

    算了,谁让她没功夫去沼泽地摘无主的席草呢!

    他看见宋玉延来咨询,摊出手:“先拿钱来,没钱你少在这儿糊弄人。”

    作者有话要说:  山药:今天又是骗小孩的一天~

    宋玉延一琢磨这话,觉得他跟原主可能认识,然而她没翻到有这个少年的记忆。她问:“多少钱一捆?”

    席草的种类很多,诸如灯心草、蒲草、咸草、马兰草等。

    此章所参考的资料有《宝庆四明志》郡志卷一、《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行者又道:“可既然前世为善,功德加身,何以今生沦为宵小之徒?”

    不过虽然简单,味道却不错,三姐弟吃得都很饱。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知礼的称号“法智大师”为官家所赐,足以彰显他的身份和地位。

    知礼沉吟片刻,道:“前世为善,厚积功德,你所见之金光,或为功德。”

    她正要给钱,身边响起一道声音:“两捆席草一捆白麻筋,十文!”

    宋玉延又循例交代一下俩小萝卜头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后,就再次出了门——还没到她上工的时候,所以她先去了县城外的草市。

    听完知礼的一番讲解,行者忽而想起昨日在宋家上空看见的意象,他便问知礼:“知礼师父,宵小之徒却有金光加护,这是为何?”

    宋玉延既然要将编草席当成长期事业来做,那就不打算含糊了事,砸了自己的招牌。

    原主记忆中的市、镇还不是很多,但是一些地方已经初具规模,比如草市、乡集。

    ____

    想起小时候家里穷,经常都是往粥里打个鸡蛋煮至金黄,加点盐,就这么吃了。

    宋玉延要买席草,只能去这些地方,因为席草多生长在水资源充沛的沼泽或水田中,有些农户会专门收割席草,然后拿出来兜售。

    第10章 买席草

    便说宋玉延逛了一遍草市,有两家的席草比较小捆,一家的席草没有经过处理——没有翻晒、闷藏等。

    这点问题倒是难不倒知礼,他给出了佛经中的解释,又加了自己的见解,行者总算是解了疑惑。这是他第一次看见有金光加护的人,所以对佛、对法又有了更深的信赖和体会。

    就在宋玉延一头扎进草市里时,明州城东南的保恩院也响起了法师讲经义的声音。

    他原是四明山上乾符寺的主持,因为了来向他学习的僧人太多,乾符寺容纳不下这么多人,所以才转移到保恩院弘法讲经。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