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退休之前(2/3)

    而且,有时候就算留下了这样的水迹,仍然不足以作为有效证据,有时候房内升温太快,铁制的锁上也可能凝有水雾。

    “五年之内,一共有四起自杀和两起意外死亡,”李启明说,“你们信教的人都避讳自杀,何况这么密集?以前的几个案子记录得不够详细,最近的这一个死者我刚好有参与调查,才稍微掌握了一点信息。调查结论说是坠楼自杀,因为当时房间从里面锁住,警方认为死者是自己从窗户那里跳下去的。”

    那听上去就是自杀,泽维尔想。

    “而且他在死前不久刚收到消息说有机会去德文郡的一个小教区担任神父,在那里工作跟度假没有差别,或许对他的身体也有好处。总之,生活明明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他为什么自杀?”

    “根据其他修士的回忆,死者酗酒是最近一年的事。他在外出时遭遇事故受伤,因为对曲马多过敏、阿司匹林又作用微弱,就自作主张靠饮酒镇痛,伤愈之后却染上了酒瘾。

    泽维尔沉默了一会儿,没有接话。虽然这也是疑点之一,但并非完全解释不通。人在醉酒情况下做出任何事都不奇怪,也许正是被酒精扭曲了的羞愧把他推向绝路。何况既然死者社交情况良好,并没有人有动机谋杀他,事情似乎很明了,没必要过分敏感。再说,宗教相关的事,往往要比一般的案件棘手,没人愿意惹麻烦。

    “玻璃上的指纹全都是死者的,不过,在右侧玻璃上找到了他的右手四指指纹,压得很用力,几乎肉眼可见。”

    “据说他本人对此非常愧疚,酒醒之后总要在忏悔室向院长或其他修士告解,坠楼那天白天还找过院长告解并定改,决心不犯同样的错。当晚虽然因为头痛又开始饮酒,在席间却并没有喝醉,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推测他并没有因为醉酒完全丧失理智?

    “这么说,你认为这个密室有问题,”泽维尔看了李启明一眼,“门锁是什么样子的?”

    “你知道为什么我认为这不是自杀吗?”

    泽维尔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但你到现在也没有告诉我今天叫我来是为什么。”

    “只是有可能。”

    李启明哈哈大笑。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文件,泽维尔伸手要接,他却抓着没有松手:“我本来打算给你看这个案子,但是既然你要转行——何况我也不知道这个案子对你会不会有点冒犯。”

    李启明从相册里抽出一张拍摄门锁的照片,很明显可以看出那是可滑落的拴锁,一种比较常见的普通物理防盗:“我在栓套的底部发现了一点水痕。”

    “能不能理解为他扒着窗框,不愿意跳下去?”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别糊弄我,否则我要抢你的拐杖了。”

    “其中一个修士说他那时马上就要睡着,所以后来什么都没听见;另一个说脚步声只进不出,应该是死者自己的,不久之后,他又听见了呼喊和重物落地的钝响。没有其他证据能证明关于脚步声的问题,但后半部分和其他人的证词吻合。”

    “你是想说冰块延时伪造密室这样的伎俩吗?”

    “冒犯?”泽维尔稍一用劲,就把文件抢到手里,他扶了扶眼镜,默默翻看了好一会儿才说话:“天主教修道院?让我看看……放心,我不是那种认为所有信徒都是好人的傻瓜。噢,已经定案了,还有什么问题?”

    “住在死者房间左右的两位修士的证词说,在十二点半左右,有一个脚步声出现在走廊里,最终进了他隔壁的房间——也就是死者的房间。

    “就是喝茶聊天,不行吗?”

    “愿闻其详。”

    “嗯……”泽维尔指着另一张照片,“房间里的窗户是左右开的推窗,这里没有线索吗?”

    “他身上没有伤,房间内的陈设也没有任何损坏,当时没有发生打斗。各房间的墙很薄,如果有什么激烈的冲突,很难不被相邻的房间听见。”李启明说。

    “有修士说半夜听见了死者的呼喊,但因为当晚有持续的风雨,听不清内容。有好几个人证明死者当晚喝了酒,医生判定死亡时间是凌晨一点到两点之间,死者体内的酒精证实了其他人的说法。

    “云很厚。”李启明往窗外看了一眼。

    在这种可滑落的栓锁上很容易动手脚,比如往下方垫上什么东西,一旦抽去,锁就会落下。冰块就是非常理想的操作工具,虽然现在是冬天,但是拴孔那么小的一块冰,在燃有炉火的室内想要融化仍然轻而易举,蒸发干净以后就很难留下痕迹。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