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2/2)

    夏丫指着门外的张鹤和李清实,夏纪娘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心头一跳。她架好窗子,转身从门口走了出来,看着俩人的脸上有一丝欣喜:“实表哥、张二郎,你们怎么来了?”

    虽说如今太平盛世难能看见有拦路抢劫的土匪,但是若遇到在村子横行霸道的无赖纠缠也实在是麻烦。李清实深以为然,道:“二郎说的是。”

    “你说我们怎么来了?”李清实笑道。

    李清实语塞,他忘了自己许多年不曾踏足六家桥村,早就忘了怎么去了。他知道张鹤定是有目的的,便也没拒绝,笑道:“那好吧,就麻烦二郎了。”

    夏丫撒开腿就跑了,李清实和张鹤将东西放进堂屋,夏纪娘则到厨房去倒些水给他们解渴。李清实环顾四周,问夏纪娘道:“你大哥可曾回来?”

    夏罗锦因出身贫寒,攻读了多年书,很不容易通过县学的考试入了县学,随后又在州学的入学考试中升了贡,虽然依旧没能通过发解试,但是只要他再加把劲就能升入太学。太学的学生虽然也要参加科举,但是太学生含金量不一样。

    “我还记得去六家桥村的路。”

    草屋内的纺织声停下,便见窗子被推起来,夏纪娘的身影立在那边看着夏丫他们:“怎么了?”

    “这怎么好意思?”

    “路途遥远,多一个人便多一分保障。”

    听见声音,夏丫抬起头看着张鹤,她一下子就认出来了,登时往屋里喊:“姑姑、姑姑!”夏进并不了解情况也跟着她一起喊。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他如今在州学刻苦研读,自是无暇回来。”夏纪娘道。

    轻车熟路来到六家桥村夏家,夏丫和夏进在院子里玩耍,惹得那些鸡发出了“咯咯”的叫声,而草屋内隐约传出织布机“叽叽”的声音,倒是没看见夏老翁的身影。

    张鹤了解到“发解试”便等同于明代科举的“秋闱”,也是科举考试的起点,通过发解试的士子便是举人。举人在此并没有什么用,除了举人本人能免除徭役外不会为家人带来任何的利益,而要想为家族取得利益,至少得进士及第。

    “进来坐吧,小丫,去叫你娘她们回来。”夏纪娘道。

    李清实自然不是空着手去的,他照着李大娘的吩咐准备了些探亲的礼物,也免得夏家的人会碎嘴,不让夏崔氏他们来喝喜酒。

    秦朝的入仕之路对于寒门士子而言还是很难的,毕竟门荫制度的存在便让他们体会到了差距。

    “那是夏娘子的侄女夏丫和侄子夏进。”张鹤对李清实道。

    张鹤的脸上也有笑容,不过她敏感地注意到夏纪娘此时并没有戴着她送的簪子,取而代之的是一支木簪。

    而即使是读书人之间也有差别,发解试一般是县学、州学以及私学的士子到各州的贡院考的试,而国子监的士子则是直接去礼部的贡院参加的考试,名为“别头试”,而还有一种“锁厅试”暂且不说。

    李清实算了下,明年的八月便

    于是一大清早,张鹤又起来拉着牛车与李清实去往了六家桥村。

    “上一次来夏丫才刚出生没多久,如今都这么大了,我只听说大郎又得了一个儿子,却没想到也这么大了。”李清实道。

    李清实问张鹤借牛车,张鹤听闻他要去夏纪娘家,心中一动,道:“不如我送你过去吧!”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