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2/2)

    王守泉嗤笑一声,笑自己兄弟太天真,他不屑地撇撇嘴,轻哼一声,“那还不简单,把别的地里的稻子挖到那片试验田里。领导又不懂种地,一忽悠一个准儿!”

    钱明华到粮管所跟他们所长商量,想留下一部分粮食作为口粮,暂时先欠一点,可乡里领导对他们生产队拖后腿的作法十分不满意,坚决不同意。

    后来,王守泉到粮油站一打听,今年因为大丰产,只需要交10%的公粮,也就是说,他们需要交45%的公粮。

    钱淑兰知道后,心里只能叹息,看来,她没有记错时间。

    很快,就到了交征购粮和附加税的日子。

    扣队要留下10%作为余粮,他们剩下来的粮食根本不够队员们分的。

    往常征购粮加上附加税差不多占15%,现在因为亩产三百,番了三倍,那就得交45%的公粮,虽然交公粮是有钱拿的,可六公七一斤的价格,已经算是十分低廉了,再加上还要扣除百分之十三的水分。

    钱淑兰却对此不报希望,这返销粮恐怕

    这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大*饥荒已经如时拉开序幕,也不知道等到62年结束这村子里还剩下多少人。

    钱明华怎么也想不通。

    钱明华叹了口气,他侧头小声问,“你说那亩产万斤真的还是假的?”

    钱明华嘴张得老大,好半天,都没有回过神。心里对未来更担忧了。

    钱明华把钱淑兰请过来,又把乡里的政策跟她解释一遍。又把今年交的公粮钱扣着不发的决定说了一遍,这钱是准备从上面购买返销粮。

    比起王家村还有余粮,那个亩产报到四千斤的赵家村粮食全部上交之后,还要倒欠国家几万斤粮食。

    他飞快看了一眼四周,凑到钱明华耳朵边,小声嘀咕,“我猜那些亩产是假的。”

    对于自家好兄弟这憨直的性子王守泉还是了解的,要不然凭他烈士家属的身份自私也能当上大队书记,可就是因为他少言寡语的性子,愣是让大家对他望而却步,所以,自己才当了大队书记,他当了生产大队长。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钱明华不可思议地侧头看好兄弟,却见他一脸认真,显然不是说假的,他不可置信地强辩起来,“可那地方领导也去看了,而且还有照片呢,麦穗挤着麦穗,几乎没有空隙。”照片总不可能是假的吧。按照照片上稻穗的密集度,和那饱满的颗粒,亩产万斤应该有可能的。可他心中还是有些疑虑的,种得这么密集,稻子究竟是怎么长这么大的,稻子那玩意比麦子还需要精养呢。不过,他没种过水稻也不知道他的想法是对还是错。

    按照这样来算,他们今年需要交58%。

    他们位于华国偏北,不种水稻,可也知道水稻亩产比不上麦子,麦子都没法到亩产万斤,水稻怎么可能?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