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大观园记】第三十三回:顾恩殿众美探贵主,偎红床群芳赏雅卷(6/7)
向前,转过案几,坐到了炕桌边上。
她也不敢矜持,乖觉觉怯生生羞答答,就将自己的右侧大腿,紧紧得贴到了
弘昼的大腿边。将身子略略一斜,上身就软塌塌依靠在弘昼肩膀襟怀间,吐气若
兰得靠在弘昼脸边,如此轻薄自己来取悦弘昼。
众人亦都围上炕桌,此时房内一片春色暖氛,又带了阵阵风月之意,断的是
醉人心脾。只是弘昼无命,众美既不敢不奉承,有了可卿之前车之鉴,也不敢过
分放纵卖弄风骚。只得各自安静,细细品那画。
却见这一副《秋雨》图,果然有些与众不同之处,并未画得枫花、残叶等秋
景,亦不见雨水、雨点等点题之笔;却是画得一番远山朦胧,遮掩在雾蒙蒙霜淡
淡之间,一角孤僻冰轮隐隐自云霾里半真不真、如梦似幻,近处却有一方小池塘,
池塘里泼云滚墨波澜九转,池塘边一座竹节小桥,通向一座寺庵,只见寺门微微
一开,却一个道姑掌着雨伞正自开门眺望远山,其身量窈窕,体态婀娜,穿一件
"…d"字素服,量身体裁却是遮得不露半点肌肤,居然有那一等说不尽之佛堂温
柔、菩提风流;偏偏是用一杆雨伞半遮着道姑之花容月貌,瞧不得真切。这远山
用幻笔,近人用细描,更兼纸张古朴,罗方雅致,露白处密密麻麻盖着十数个印
章,另有三行小字细腻娟秀,果然奇妙悦目。
弘昼笑道:"其实书画上我也不甚通……你们瞧着如何?"
众人里,以宝钗才具最高,此时弘昼有问,她却亦不知是守拙,还是贴身偎
着弘昼羞耻,却不敢先言声。倒是那探春,在书画上亦识得几分,忍不住道:"
主子……我小意儿瞧着,果然是上品之作……这纸色如雪,墨意却如染似绸,看
款儿几多名家藏过,这不还有先朝洪经略之笔印……还是大内贡来的吧……"
可卿接语亦笑道:"探春妹妹说的很是。这印有前朝,亦有本朝名家,必是
前朝大内所藏。"
湘云却憨笑道:"这画师也端的是个伶俐人,若说画秋,却无一点秋之笔,
若说画雨,却无半分雨之墨,偏偏叫人看去,却是秋风萧瑟,新雨迷蒙之意,可
也是,若只管画些个雨点儿,如何还能得,偏偏要画这远山雾障,近水涟漪,还
有个道姑掌伞;难为这份心思……亦难为这清山曼水,不如这道姑半遮着动人
……"
宝钗亦笑道:"云妹妹却点得透……其实,秋、雨二字本就媚俗,是那一等
酸腐文人涂鸦卖弄才常画的,其实此画却有讲究,古人曾云叫三藏之墨,既题款
是秋雨图,其实还藏了几个字才是"
众人皆笑问是何等字样,连弘昼也听住了。宝钗初时辩"亦认不真",被缠
不过,只得说道:"《古风》中有小山词句'秋月夜雨访兰若',此画隐了'月
','夜','兰若'三字,其实观这意境,必是此句无疑了。也难为画者想来,
月则有,夜则无,兰若无,禅姑有,秋、雨二字又似有似无,端得是巧思妙笔。
我瞧着此画用墨如泼星撒月,即便不是二米的真迹,也是难得的……"
弘昼见她如此聪慧博闻,一时竟然有些听得呆了,心下不由也自喜爱,听她
话里有话,便问道:"怎幺,你瞧着不是真迹幺?"
宝钗脸红欠身道:"钗儿也是胡猜,却不懂得什幺……"
那里凤姐却笑啐道:"宝妹妹就是一味客气,我虽然不懂画儿,却也听得出
来你必是能看出个子丑寅卯来,主人问,你便说说,说错了,主子疼你,必然也
不笑你的……"
宝钗笑道:"凤姐姐这是取笑我……其实我是瞧着这画边所题'云自月中冷,
雨由巫山来',再看这道姑用笔,曲意窈窕,笔锋柔媚,这……这……这确是"
她脸红通通,偷瞧一眼弘昼,见弘昼也是似笑非笑瞧着自己,顿时羞得说不下去。
那里湘云却是会意,鼓掌笑道:"宝姐姐说的果然是……这'云自月中冷,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