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 第十三章(2/3)

    这就是后人美称的“现代社会的拂晓”啊┓′?`┏

    而且还有博买务呢,垄断布匹贸易,禁止个人自由买卖,开后世管制经济之先声,统购统销的雏形啊~~另外对川人高价卖米,低价收购茶叶,中央对地方实现了巨大的贸易顺差,种种新仇旧恨加在一起,难怪蜀人翻脸了。

    李煜对于这些话倒是听进去了,虽然他“性骄侈,好声色,喜浮屠”,然而却也挂念着让黎民殷富起来,当年他在南唐蠲免赋役,另外将诸郡屯田也都归了州县,将屯田所获租税的十分之一作为官员俸禄,称为“率分”,既增加了赋税,又可使百姓安心耕作,免受官吏的挠刻,因此一听赵光义讲这些体恤百姓的话,他便有一些知己之感。

    他只回答了赵光义问咳嗽的话,前面那句“嫩了好几年”可着实不好回话,所以不如便干脆省了去,只当对方没问这句。

    李煜听他问正经话,这才羞惭之色渐退,勉强答道:“去年冬天还好,房子里暖和,也不怎样出去,便没有怎么咳嗽。”

    其实赵光义这看似十分坦荡的话还没说出全部实情哩!他压根儿没提王全斌在攻破成都之后,在蜀中大肆掳掠,这个也就罢了,算是他治军不严,是他个人问题,军队私自掳掠也是政治不正确,乐观一点的人可能还以为官家能够约束这些人呢,然而等到赵匡胤再派人来以政府名义收罗后蜀府库里的财富,这就是名正言顺了,连喊冤的地方都没了,宋王朝将那些金银珠宝铜币之类的“重货”和绢帛布匹这些“轻货”全都装车往东京汴梁运输,号称“日进纲”,这名称与后面真实历史的花石纲传奇演义的生辰纲逻辑如出一辙。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千年之后把旧脑筋的人叫做“老封建”,压根儿不对啊,我们历史上自从春秋战国之后就不是分封制,主流都是中央集权啊,看看这各国的财物这不就是都集中到帝国心脏里面来了吗?东京倒是繁荣了,地方财政完了,简直成了一个头大身子细的畸形巨灵,《清明上河图》倒是画得不错,然而看看促进这帝都繁荣的第一桶金

    赵光义不想把这些事谈得太深入了,很快便转了话头儿,歪着脑袋看着李煜,仔细打量了一会儿,笑道:“郡公如今脸上见白胖了,气色也好了许多,看着那肉皮儿溜光水滑,倒像是嫩了好几年似的。”

    双方力量不均衡,无法博弈,全靠着强势一方的“自我约束”与“觉悟”,弱势方基本上就是要倒霉的节奏。

    这些东西自然都进了赵匡胤的腰包,所以赵匡胤的所谓“崇尚节俭”大概就和后世三年困难时期时元首不吃红烧肉差不多,人家确实是不吃猪肉,那是因为猪肉胆固醇含量高,医生建议他改吃牛羊肉;另外比如油面筋、烤麸、素火腿、素鸭这一类素菜要“以素代荤”,做得好吃又营养,那就得多搁植物油,成本也不低,话说油煎茄子就是一股肉味儿;更被说人家还喜欢上了吃西餐呢,什么铁扒桂鱼啊,莫斯科红烤鱼啊,咖喱大虾啊,还有黄油鸡卷、椰子鸡、奶油鸡、法国猪排、意式奶猪、烩牛尾、鸡蓉鲍鱼汤、等等等等。

    见李煜脸上发红,李从善也有点面色不善,赵光义立刻转成了一本正经,说道:“去年冬天没怎样咳嗽吧?刚四十岁的人,弄做个老气喘可是不好。”

    要说这农民起义也不是完全那么光明的,这些人本身水平也不怎么样,发展下去很难说会不会成为李自成张献忠天平天国那样的狂热集团,然而矛盾激化到这种程度,没有了转圜余地,大家就都丧失了理性,“和平”成了空谈,诉诸暴力之后就只剩下破坏了。要说这可能还是古代一个算是“优越性”的地方,如果是现代,极权体制下饥民连揭竿而起的机会都没有了,一个个静悄悄地在家里饿死。

    难怪后世有人说:元首是不是真的不吃红烧肉了,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每天吃上边那些菜,我是不想吃什么红烧肉了︿ ̄︶ ̄︿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