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燕歌行 第十集 今朝元正 第五章 九天阊阖(2/6)
楼,西为鼓楼。
御道两边林立着披甲执仗的翊府卫士,他们身着玄黑衣甲,犹如两条墨线,
含元殿的台基同样是五丈高,但整座含元殿位于龙首原的至高点上,比起规
寒意侵人,耳边不时传来环佩和步履的轻响。
两阁都座落于五丈高的台基上,三面犹如刀切一般整齐,居高临下,气势峥
一片衣冠煊赫中,程宗扬看到江王李炎,双方微微颌首示意,分别入列。
明,文臣在东,武将在西。
承天门前,夹阶、监门两名校尉拿着门籍,开始唱籍。
「在。」
模惊人的翔鸾、栖凤二阁还要高出数丈,从下方往上望去,直如天上宫阙,在破
在旁指点,上千人的队伍好不容易整顿完,然后由属吏打着灯笼,步行前往丹凤
「在。」
佩剑的官员们纷纷解下佩剑,除去靴履,从袖中取出朝笏,捧在手中,然后
笔直伸向广场尽头。
接下来爷爷叔父辈的亲王还有好几个,监门校尉唱道:「光王李怡!」
铠,衣甲鲜明,手持横刀,列好仪仗。
这位抚王按辈分来算是当今唐皇李昂的爷爷辈,年纪不过是中年。
在钟鼓楼之后,紧接着又是两座规模更加庞大,装饰更为华美的巨型阁楼,
使者们也分为两处,汉、秦在东,晋、宋、昭南在西。
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闻声上前,不小心踩到袍角,跌了一跤,头上的金冠
带的佩剑大都是些未开锋刃的样子货。
唐国皇室特别能生,随便拉出一位皇帝、亲王,都有一堆儿子。
门外一名身着朱衣的御史长声道:「就班!」
嵘。
五品以下就没有资格参加朝会了。
从御桥上望去,能看到宫墙之内,两座精美大气的阁楼巍然耸立,东面为钟
官员、属国使节和四五品的官员。
两座阁楼之间,便是大唐最宏伟的宫殿:含元殿。
首先映入眼中的,是一片巨大的广场。
桥,与丹凤门延伸而来的五条御道相连。
站好班次。
最前面一名亲王应声而出,由夹阶校尉象征性地在身上一拂,踏入门内。
陆续开启。
随着丹凤门开启,宫内的承天门、长乐门、永安门、嘉德门……一道道宫门
御史属吏们捧着书册,逐一核对人员。
晓的天色下,散发出梦幻般的光芒。
然被大明宫的规模惊到了。
不了视线。
门。
徐君房右手托在胸前,左手长袖飘舞,目不斜视,只是眼珠子不住乱转,显
庭中,按照品秩高低各自站定。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西分别是翔鸾阁、栖凤阁。
五更已过,天色仍然漆黑一片,天际挂着几颗残星,清冽的寒风拂起衣角,
正中的御道和御桥都是皇帝御用,大臣只能走两侧。
程宗扬作为汉国使节,位次在亲王、郡王、一品官员之后,接着是二三品的
程宗扬昂首阔步,似乎与后面的徐君房素不相识。
整个广场长一里有余,宽逾三里。
广场尽头是一道长无边际的宫墙,不过由于地势的关系,那道宫墙丝毫阻挡
承天门前的翊府卫士已经换成十六卫中的左右骁卫,他们披着金灿灿的光明
行至丹凤门,正值破晓时分,夜色退去,天际泛起苍茫的晓色。
与汉国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风格不同,唐国官员更加职业化,文武泾渭分
伏在正殿之下。
六朝之外,尚有一堆大唐属国的使节,有些使者对规矩不熟,监察御史还要
「抚王李纮。」
传点完毕,天色已亮,上千名官员鸦雀无声,整齐分为文武两队。
一些高级官员有着剑履上殿的资格,佩剑未取,不过据程宗扬所知,他们携
阁后两条长长的廊桥斜着向上,与最高处的正殿相连,犹如探出的龙爪,踞
漏下二刻,巨大的宫门缓缓开启。
笔直的御道将广场分为两半,龙首渠自东而西蜿蜒流过,前方是五座白玉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