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播州局势(2/2)
这便正是朝廷和云贵总督低估此事的原因。杨氏做的隐秘,各方又都觉着,这更像是一种示威,虽说紧张,但远没有应该的那么紧张。
怎敢与吕公相提并论,在下不过是一介草民,赖如今太平盛世,略有些家资罢了。
起因便在杨氏土司身上。他身边有一个汉家出身的妾室,数年之间,得他宠幸非常。起先,那大夫人田氏,虽是吃醋不满,可到底是正室,底气也足,兼之自个却是年华老去,也就容着丈夫的行为了。可偏那如夫人给杨氏土司生了个小儿子,叫他爱的不行,如今那小儿年近七岁,聪慧过人,土司不过四旬年纪,还是年富力强之时,便动了改换世子的念头。
先生说了这样多的话,我只问一句,此事与先生何干?先生持的又是怎么一个立场?
杨氏这代土司,应当娶了田氏嫡女为妻,二人还育有儿女。既是姻亲,杨氏即便真有异心,也没道理,先拿田氏开刀。苏鸾想通了期间厉害,却是拧着眉问了一句,我当真不解。
饶是苏鸾对于播州形势只是略略之道,可也听得出秦端丢出来的这个消息,是何等的重要。
可我在播州所体会的,远不是如此。
于是,我们对于当今天下的形势,也会有自己的判断。秦端虽未明说,可也算是暗示的足够明显,亦是不动声色之间,叫苏鸾对于他的认识也谨慎了几分,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商人逐利,自然算的清楚。
商人逐利,呵。苏鸾却是轻笑一声,秦先生所图,却是不小,倒是叫我想起了秦朝时候的那位吕相国。
苏鸾瞧了眼摆放在房间角落的,极为精美的更漏,神色也收敛些许,很有些严肃又透着几分上位者的姿态,道:我出来的时候不短了,秦先生也自报了家门,剩下的话,不如,就直截了当地说吧。
播州自古以来,就是多族杂居之所,苗疆素来难治,汉人官员在此,也多力不从心。杨氏土司自七百余年前,改土归流,被前朝皇帝赐了个永镇斯土,才是第一次有汉人,真真正正地掌控了这片土地。自北朝建立,改土司为播州节度使,又另外扶植播州当地的几股大的势力,以图对杨氏达到牵制制衡的作用,而这四大土司之间也心照不宣,姻亲往来也很紧密,彼此之间或是同朝廷,都保持着一个还算是稳定的关系。而杨氏此时公然与田氏土司交战,毋庸置疑,就是在打破这个已经维持了几代的平衡,而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随之而来的种种可能与震动,便不可估量。
这念头一出,便叫田氏不满,为了维护自己所出的嫡长子的世子地位,自然也要娘家出力。杨氏盘踞播州七百年,早就将自己看做主人,对其他三家的态度,称不上好,尤其是这位,权色一起来,便昏头了。田氏也是脑子不灵光,娘家撺掇下,便要和儿子一起杀了杨氏土司,那杨氏自然心狠手辣,索性便提前下手将发妻和嫡长子一起杀了,一不做二不休,连着田氏土司这一族,都不肯放过,定要杀了,以绝后患。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想必您已经知道,杨氏土司与田氏土司在播州已经短兵相接。可是,就连朝廷也并不知道,杨氏这一次,是要彻底剿灭田氏,甚至眼下这个时候,田氏可能早已经被他吞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