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隐患(2/2)
种桑需两月,而后养蚕要一月有余,纺织生丝则是要看织女的手艺。快的人,一日便可纺三五尺,御作司聘用织女时,门槛便是一日三尺生丝。咱们往宫里送的织锦,最下等的一匹也要五十尺生丝,若是给陛下做龙袍的,一匹需要近一百三十尺生丝。
同时,若是出产生丝需要近四个月的时间,那么这一季到底需要江南种植多少桑树,才能保证江南的皇家织造司与民间商人有足够的原料以供生产?
卖给大秦,最贵的丝绸,乃是一匹三十尺的,不过销路最好的那一种,是一匹十尺的。
若是咱们随商船贩卖到大秦的呢?
我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可到底也知道那一句,苏湖熟,天下足。朝廷虽在金陵,但北边还有那么广袤的疆域,北边的粮食,有四成是靠水运输送过去的。若是江南产量不足,北边的百姓...谢寰提起了话头,苏鸾便立即就想到了这问题的严重,而且,除了这深远的问题,眼前便有我怎样也不明白的。如果去年的产量当真这么低,朝廷却还是销往大秦了十五万匹丝绸,那么这些丝绸,是哪里来的?
一匹十尺生丝。齐言哦了一声,很有些疑惑的模样,这样的丝绸,也非平民百姓买的起的吧。
是啊,是哪里来的。
马车上,苏鸾与谢寰的神色,皆不轻松。饶是苏鸾不知道更多的内情,但并不妨碍她算清楚这笔小小的帐。
既然来了,便不能不瞧瞧账簿。转了一圈后,苏鸾像是想起了些什么,陈大人这御作司想来事务繁多,我便也不再叨扰。如此,我也带了些人手,便自个将这御作司五年的账簿拿到驿馆去。我呢,也将在姑苏停留几日,等着与东宫的御船汇合。这几日,若是账簿有什么问题,我便再找陈大人就是了。
ok 我们下章要吃肉了!!!!
这是自然。陈金翰点了点头,大秦人哪里买得起这个,倒是生丝混着麻棉的织布,销路紧俏,供不应求。
朝廷每年销往大秦的布匹丝绸约么十五万匹,全部由江南的三个织造司出产,同时御作司还要供给宫中每年约一万匹丝绸的产量,如果按照方才陈金翰所说,去年御作司的产量将将够供给京中,那么去年销往大秦的丝绸的缺口又是如何补上的?
说完不等陈金翰反应,齐言便带着那便装的十个护卫上了前,笑呵呵地对陈金翰道:劳烦陈大人给带个路吧。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emmm明明我写的是小黄文,为什么在剧情上一去不回头...
如此,江南还有多少农田?谢寰叹了口气,像是在问苏鸾,又像是自言自语。
谢寰想的,比苏鸾,更为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