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4(1/2)

    “我如今在县城开酒楼,生意一直不错,也经常有人问能不能上门去做家宴,但是店里人手不够,根本忙不过来,不知错过了多少生意。如今连府城都有人慕名来酒楼吃饭,所以我才又动了这个念头。”

    善大嫂子越听越是兴奋道:“我在参顶子村第一次看你做菜的时候就知道,你绝非池中之物,咱们这种小地方肯定留不住你。只是没想到,这才短短的几个月,竟然都把生意做到府城去了!”

    “所以,嫂子要不要来跟我一起干?”夏月初笑着朝善大嫂子伸出手。

    善大嫂子激动得眼圈都红了,一把握住夏月初的手道:“你可不要后悔,我这辈子算是赖上你,就跟着你干了!”

    第214章 这样的东家谁不想要?(3更)

    夏月初所说的四司六局,是前世流行于宋朝的一种行当,专门负责铺陈摆设、办酒宴请之类事宜。

    所谓四司,是帐设司、茶酒司、台盘司和厨司。

    六局则是果子局、蜜饯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和排办局。

    这种模式最初是从宫中流传出来的,而后便是京城各大富贵人家纷纷效仿,最后传入民间,形成了这个特殊的行当。

    两宋期间,在春社、秋社、重阳、端午等节日或是民间的婚丧嫁娶、甚至于进士们的鹿鸣宴、举子们的同年宴等,都会请四司六局的人提供服务。

    这种服务,只要钱花到位,宴席保证给你办得既省心又有排场有面子,很快就在宋朝的大城市走红起来。

    但是在夏月初看来,四司六局其实颇有些赘冗,期间有些职责也互有重叠,想来应该是两宋时期太过于讲求排场导致。

    所以夏月初近些日子就在琢磨,也跟薛壮询问了不少关于京城的事儿。

    得出来的结论便是,四司六局的全套排场,若是搁在京城之类的地方,肯定还是有市场的。

    但是按照眼下的情况来看,别说是永榆县了,就算是东海府,怕是也没有几家会弄出这样的排场。

    倒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太过张扬。

    当官的自诩廉洁不敢排场太大,有钱人也少有这么高调炫富的。

    所以夏月初打算将其简化改动一下,四司只保留茶酒司和厨司。

    将果子局、蜜饯局和菜蔬局合而为一,统称为果蔬局。

    剩下的帐设司、台盘司、油烛局、香药局都归入排办局中。

    如此便剩下二司二局,到时候根据宴席的大小和排场,增减人手便是了。

    夏月初要跟善大嫂子商议的生意便是这个,她在永榆县把二司二局的生意张罗起来。

    她负责培训茶酒司和厨司的人手,而善大嫂子负责培训果蔬局和排办局。

    说起来好像复杂,其实跟两个人目前做的差事大同小异,只是将其系统化了而已。

    善大嫂子听得连连点头,深觉此事可行。

    二人统一了意见之后,夏月初便开始谈入股和如何分账的问题。

    尤其是,善大嫂子如今在七道河镇已经铺开了不小的摊子,手底下几十号人,大多是当地或是周边村镇的人.

    这些人是否愿意跟着她去县里,如果不去又该如何安置,都是需要考量的问题。

    善大嫂子却爽快得很,一摆手道:“分账的事儿现在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等我去了县里张罗起来看情况咱们再谈。至于家里这摊子事儿,交给我闺女管就是了,如今她已经跟我学了一阵子了,也该让她历练历练。”

    “太好了!”夏月初喜出望外,对善大嫂子道,“那我先去县里租个院子,就等你过去了,家里这边若是有想跟着去的熟手,可以带几个过去,到时候也好有人帮你。”

    两个人都不是拖泥带水的人,夏月初一回到县城,立刻拜托孙旭在初味轩附近租个院子。

    很快就租下一个门面五间到底两进的院子。

    这院子里地方宽敞,方便善大嫂子训练人手。

    虽说屋里除了盘了炕,砌了火墙,其他什么家具都没有,但是屋里干净清爽,墙也都贴得亮堂,夏月初看着十分满意,便给了定金,先租一年下来,交给秦铮来添置家具,好生收拾一下。

    善大嫂子也是个爽快人,没几天就带着两个精干得力的人到县城来投奔夏月初了。

    见夏月初这么快就把住的地方拾掇出来了,其中一个年轻些的妇人道:“难怪善大嫂子天天把夏娘子挂在嘴上夸,果然是个干脆利落的人。”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