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4(2/2)

    自打接了凌家的寿宴之后,已经无人能够撼动初味轩在县城中的地位了。

    陶波则与他正好相反,性子脱跳,经常搞出一些新想法,经常做出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东西。

    各种蘑菇、中药,还有野果坚果,都在这个时候大量的上市。

    “这是自然。”善大嫂子道,“给你介绍一下,刚才说话的这个是杨英华,这个是刘佳宜。都是家里没什么牵绊,准备过来跟我大干一场的。”

    如今终于有这么好的机会,消息很快就在城里传开了。

    夏月初将招伙计和帮厨的事儿交给善大嫂子,把招厨师的事儿交给了曹雁辉,自己便去忙着拾掇山货,给店里添几个新菜的事儿上去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永榆县就这么大点儿地方,虽说酒楼饭馆不少,但圈子也就那么大,谁怎么样大家大概都心里有数。

    这样的东家谁不想要?

    中秋的咸味月饼,又在无形中给初味轩做了一次宣传。

    初味轩的生意火红,店里众人的待遇也比别处要好,逢年过节还有红封。

    刘佳宜年纪大一些,也笑着对夏月初点点头,道:“见过夏娘子。”

    有人帮着念道:“诚招厨师若干,帮厨若干,年龄不限。伙计若干,年龄在十五至二十五岁之间……待遇从优。”

    但是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根本不守规矩的跑山人,渐渐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陈婶儿是个讲究人,东西送过来的时候,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参顶子村所在的这片山脉占地极广,打从进了八月,有空的人就都开始往山里跑。

    蘑菇都削掉了老根后晒得干干的,山核桃、山榛子和松子也都打掉了外皮,一袋袋装得沉甸甸的。

    第215章 丰收的季节(4更)

    别说那些目前赋闲在家的了,就连其他店里的厨子都开始心里长草。

    夏月初早早就把要收的东西列好单子交给了陈婶儿,如今就在家等着交货就好了。

    毕竟是性格南辕北辙的两个人,大家都想看夏月初会如何调教他俩。

    何斌每天出来贴特价菜都会被人围观,更不要说初味轩居然又要招人了,街上的众人顿时都围拢过来看热闹。

    当天下午,初味轩门口,在当日特价菜旁边,贴了一张新的红纸,上头写着四个大字——招贤纳士。

    但是这段时间,即便在忙不过来,夏月初也只是招些临时帮手。

    这样的两个人,当初被夏月初招揽过去的时候,大家都还存着点儿看笑话的意思。

    曹雁辉性子保守,做菜一板一眼,毫无灵气。

    天麻长得像地瓜一般个头,灵芝一片片足有手掌大小,上面还带着孢子粉。

    杨英华显然性子更外向些,不等善大嫂子话音落地便道:“见过夏娘子,叫我英华就是了。”

    但是曹雁辉和陶波原本是什么样,都在一个城里,谁还不知道谁啊!

    大家看着都见怪不怪,只有夏月初兴奋地像个土包子一样。

    工钱高,有红封,还教做菜!

    要知道,在她前世的时候,山上除了保护区里面兴许还能有这样品质的药材,其他地方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若说夏娘子做菜好吃,如今除了胡霸道,城里怕是已经没人不服了。

    什么榛蘑、冻蘑,核桃、榛子、松子,灵芝、天麻、五味子……

    那时候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些药材的保健作用,价格一路飙高,进山的人也越来越多,药材根本长不到这么大,早早地就被人采下来卖钱了。

    “英华,刘嫂子,既然善大嫂子把你们带过来,肯定都是用着得力的人,大家以后好生相处。”

    前阵子凌家寿宴的时候,夏娘子竟然让他俩负责了楼下二十桌的席面,听去的人说,手艺的确长进不少。

    老辈的跑山人,见到好东西都是有规矩的,必须要留几分,不可全取。

    八月十五前后,正是山上大丰收的时节。

    但是预想之中的热闹没看上,大家都不看好的陶波更是没有被扫地出门,反倒两个人的手艺都越发精进了。

    夏月初以前跟着师父还跑过东北许多的山货市场,许多伞盖都还没撑起来的灵芝,就已经被人掰下来出售了。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