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5(1/2)

    还有更缺德的人,为了保持灵芝的新鲜,能卖上高价,干脆将长着灵芝的那段木头都一起锯下来带走。

    野生天麻,一挖就是一窝,连花生米大小的都不放过。

    在这种丧心病狂、近乎自毁的情况下,山上的野生药材年年减少。

    夏月初还记得,就在她穿越之前,这种成人手掌大小的灵芝,可以说是千金难求了。

    不过让她最为开心的,还是陈婶帮她收了好几筐已经熟透的山五味子。

    古代医书中有记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

    五味子可是个好东西,在神农本草经中便被誉为上品中药,不但能强身健体,滋补五脏,还有滋阴壮阳的功效。

    夏月初之前大概了解过,本地的五味子,多是晒干后泡茶或是入药。

    需要晒干的五味子要趁着还没完全熟透的时候采摘,哪怕果实还是青色的都不怕,晒几天就会便成暗红色。

    那些无人采摘而熟透的五味子,由于皮薄水足,根本无法晾晒,一不小心就会腐烂变质,所以根本就没人问津的。

    而夏月初要收购的,却偏偏就是这种。

    为了不让熟透的五味子挤压破损,陈婶儿也是费了不少脑筋,最后还是大儿子王松出了个主意。

    用柳条编成竹匾模样,将一串串的五味子平铺在其中。

    然后再钉几个木架当做支撑,一层层地摞起来,最后再用绳子捆好固定。

    跟着牛车将山货都押送过来之后,陈婶忍不住好奇地问:“月初,你弄这些熟透了的五味子做什么?这个可放不住啊,一个不小心就放烂了。”

    “陈婶儿,你就放心吧!”夏月初看着一串串红得几乎半透明的五味子,喜欢得不行,“我是拿来酿酒的,这些根本就不够用,你接着帮我收就是了。”

    酿酒?

    陈婶活了大半辈子,还真没听说过五味子能酿酒的。

    不过她一直相信夏月初是个有本事的人,所以便也不再多问。

    这次收山货一共花了五两多银子,陈婶儿收到后来都提醒吊胆的。

    要知道,她家五口人,一年都花不到五两银子。

    若不是夏月初提前给拿了十两银子当做本钱,陈婶可不敢收这么多。

    将陈婶送走之后,夏月初就叫人把五味子送到了善大嫂子那边。

    如今帮厨和伙计都已经训练得差不多了,只有那几个掌勺的厨师,因为每个人至少要学二十道菜,还在曹雁辉的看管下勤加练习。

    与其让那些帮厨和伙计闲着,倒不如利用起来帮忙。

    熟透的五味子已经变得烂软,薄薄的一层皮儿,包裹着红色的汁水,捏起一个,颤巍巍肉嘟嘟的,指尖只要稍微用力,就会捏破果子,沾染一手酸甜黏腻的果汁。

    这些果子都只有豌豆粒大小,一串串像红色的小葡萄一般。

    酿酒前必须要将五味子一粒粒剥下来,再用水洗净,摊在太阳下面晒干表面的水分,这才能够放入坛中用来泡酒。

    这是个极考验耐心和细心的活计。

    二十几个人忙了十多天,直到收不上来五味子了才结束。

    而初味轩的地窖里,则多了十几个大酒坛。

    夏月初亲自装坛并且封的口,谁也不知道她都放了什么,也不知道这个所谓的酒,究竟是要怎么酿出来。

    尤其是夏月初那三缄其口的模样,大家也只能等酿好开封的时候,才能够满足好奇心了。

    夏月初忙着酿酒,但是也没忘记酒楼的生意。

    尤其是八月十五过后,天气一日冷过一日。

    夏月初终于可以将自己也馋了好久的火锅推出来了。

    虽然此时还没有后世的那种火锅,但是因为东海府这边天气寒冷,一年足有半年时间是冷飕飕的,所以各种暖身的锅子还是十分盛行的。

    初味轩的一些客人也会问伙计:“别的店都开始上锅子了,你们店里咋还没有啊?”

    夏月初拉着薛壮去别家吃过几次,做了大概的了解。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