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3/4)
一番长篇大论之后,蔡晋昌神色几变,抬眸瞧了眼杨番,他竟不知杨番背后藏有这等惊天秘密,起初听之深信不疑,可细想之下却错漏百出。
若真如杨番适才所言,永定侯睚眦必报,怎能轻易容得下林之倾,必除之而后快,而依蔡晋昌在朝中亲眼所见,与其说林之倾和世子有染,不如说她和襄王私交更深。他并未戳破杨番的说辞,心中却滋生出了怀疑的种子。
隔天晌午,李胥不请自来,邀蔡晋昌一叙,他略感诧异,随即恭顺的紧随其后,二人去了趟大理寺。
与京兆府衙截然不同,大理寺内处处充斥着压抑的窒息感,隐隐约约的哭喊求饶声,若有若无的血腥气味,甚至连府内的衙役都透着可怖的阴森气息。蔡晋昌不敢四处张望,低垂着脑袋,步步紧随,也不知过了多少弯弯绕绕,来到一处开阔的天井,身旁人来人往皆自顾不暇,无人搭理他这个不速之客。
后院略显拥挤,被高大的屋舍环绕,李胥推开其中一间,蔡晋昌定睛一看,这些屋舍原是互通的,房内整整齐齐排列着几丈高的木架,一眼望不到尽头,比起鸿文阁的藏书楼有过之而无不及。
屋内人头攒动,脚步急促,正忙得不可开交,一声暗蕴着怒火的责骂充斥其中,嗓音清脆细弱,却自带威压。原来卞春来拿着卷宗躲于庖屋偷懒,一不留神烧了半本卷册,在这节骨眼上添乱无异于火上浇油,一众衙役同仇敌忾,将状告到了林之倾这儿。
蔡晋昌大气不敢出,只想当个没人在意的摆设,不料李胥突然解围道:“蔡大人翰林之才,区区卷宗可难不倒你,比起这些莽夫,还是你更为胜任,就劳烦蔡大人百忙之中抽空帮个小忙吧,也算不虚此行。”
十几双眼眸齐刷刷看向他,眸光带着热切与期待,令蔡晋昌不忍推拒,他摊开笔墨,轻咳几下,故作镇定道:“不知这卷宗如何抄录?”
“与鸿文阁修复孤本典籍之法相似,对有缺页损毁情况的卷册,需翻阅对照原始卷宗进行查漏补充,之后便是誊抄后归册保存,这些对蔡大人而言,不是难事。”适才还火冒三丈的林之倾,转眼间就神色如常,指着半本泛黑卷曲的纸张,为蔡晋昌解惑。
他点点头,复又踌躇道:“可是下官不知原始卷宗放于何处……”蔡晋昌看着身后如密林一样的库房,着实理不出头绪,故求助道:“可有什么简洁法子能快速找到所寻之物?”
林之倾轻描淡写道:“丙字排第三列,上数下第二格……若有不解之处,就问刘寺丞,本官还要旁事要忙,便劳烦蔡大人收尾了,将新抄的卷宗与之合二为一即可。”
话音未落,刘寺丞已依言,准确无误的寻来原始卷宗摆在案头,蔡晋昌未作他想,提笔疾书,不到一炷香,就赶制完成,刘寺丞看了,大喜过望,连连点头称赞。
库房内围观人群早已散去,只剩寥寥几人,李胥意味深长的笑道:“看蔡大人兢兢业业的背影,不知内情之人,还以为你是大理寺衙役呢。”
蔡晋昌手中一顿,这无心之言却让他心弦一动,眸底流露出一丝复杂神色,既有羡慕又有迟疑,一面谦虚道:“下官不敢当,鸿文阁内众人皆是各司其职,互不侵扰,若生出这般疏忽渎职之事,轻则罚俸,重则贬谪……”,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失言,他急忙收住话头,顿了顿,又喟叹道:“林大人不仅博学多才,办案细致公正,对府衙内的下属亦是宽容仁厚。”
“蔡大人年少有为,不必如此妄自菲薄,本王不忍见你在鸿文阁内蹉跎,故而今日带你来此处,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想必蔡大人能懂本王的深意吧?”李胥微敛笑意,言辞间意有所指,他并未急于逼蔡晋昌表态,却话锋一转,道:“时辰不早了,蔡大人也有公务在身,本王送你回府。”
蔡晋昌不置可否,脸上神色愈发凝重,二人行至府衙门前,他突然停下脚步,深深行了一礼,而后直起腰与李胥对视,此刻他双眸炯炯有神,旋即出言问道:“殿下,下官心中有疑不吐不快,若有冒犯之处还请海涵。敢问殿下,下官与您素昧平生,为何出手相帮?”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