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9(2/2)
“今天就出去吃吧,楼下的小饭店味道很好。”
“烦死了!这个‘建国’到底是谁啊?吵得人都不能睡觉了。”
“‘小苏州’?漂亮么?”
赵景闻换好衣服,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左顾右盼一回。
那个原先属于赵家,后来归属街道的门面,如今是一爿小饭店,主厨是“沧浪亭”退休下来的大师傅,做的苏州菜味道很正宗,附近的居民都爱吃。
赵景闻回到上海半个月, 也“待定”了半个月。
作者有话要说:
他心想。
赵景闻:我要讨个苏州老婆,要比我好看的那种,顶顶好看,顶顶贤惠!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哦,楼下饭店的学徒工,‘小苏州’呀。”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沈春梅一把年纪看到好看的男小囡,女小囡也欢喜。尤其是这个小苏州只比自己的儿子大了一岁,看到他就好像看到了自家儿子一样。
“怎么回来上海几天,不但没吃胖,反而还瘦了呢?”
沈春梅跑到皮鞋厂去哭诉,说无论如何不能让他儿子继续呆在外地了。老赵没了,她前几年得了坐骨神经痛和颈椎炎,也不能踩缝纫机了,裁缝铺已经关掉。家里唯一一个赚钱的就是在毛纺厂里工作的赵景丽。不过就她那点工资,自己吃吃喝喝就用光了。她要赵景闻回上海,家里需要顶梁柱。
提到这个人,沈春梅忍不住地笑了起来,“一个漂亮得不行的小伙子。你是不晓得,自从他来楼下的店里帮忙,这生意比原来更好了。好多小姑娘都是从这建国来的。”
路过小饭店,走向隔壁自己大门口的时候,赵景闻听到有个小姑娘冲着小店里的人发问,里面的人摆摆手说他不在,那个小姑娘失望地走了。
不会有人比我好看的。
一开始他以为是在审查自己在云南的情况,后来又猜想父亲的岗位可能已经被人走关系顶替掉了, 如果是这样就麻烦了。沈春梅去了鞋厂几次,人家只跟她说放心, 很快就可以上班了,让她儿子在家安心等,该你的跑也跑不掉。
经过第三皮鞋厂领导的研究决定,同意赵景闻顶替他父亲的工作,进入鞋厂工作。至于什么岗位……等人到了上海再说,现在待定。
*
注释1:百度词条《外白渡桥》
“姆妈,谁是‘建国’?”
第103章 我的苏州小官人 二
赵景闻上楼,洗澡,换衣服,喝茶,短短一个小时里,来了三五拨人,有男有女,都问那个“建国”在不在。
一纸调令发到云南,赵景闻终于能够回到阔别已久的上海。
于是赵景闻又变成了“待业青年”,整天无所事事, 每天睡到日上三竿, 。
问题是他的床头下面紧挨着楼下餐馆的大门, 每天到了中午前后,楼下陆陆续续传来切菜切肉的声音, 飘上来各种狮子头, 红烧肉,响油鳝丝的勾人香味就不提了, 还天天有人跑来问那个“小苏州建国”在不在。
沈春梅拉着儿子的手,哭一阵笑一阵,笑总算儿子能够留在上海,不再外头漂泊,哭儿子回家的代价是男人没有了。
赵景闻换下绿军装,换上白衬衫,忍不住朝正在给他整理行礼的沈春梅发问。
赵景闻气得狂拍枕头,“不要让我看到你, 不然二话不说先揍一顿!”
“建国在么?”
“小苏州今天来帮忙么?”
他也不是没想过要冲到楼下去, 找那个什么建国去的。但是人家这段时间一直没来, 说是请假回苏州老家修坟去了,就连厂里的正式工作也停了。
中午十一点,赵景闻从楼上下来,大妹妹早就去上班了,家里就剩下姆妈一个。
他如今睡在二楼,在他老爸的书房里放了一张床,三楼仍旧是妈妈和大妹妹睡。八十年代初大量知青返沪, 很多人都没有工作, 上海社会风气和治安不是很好,偷鸡摸狗的事情不少。赵景闻睡在二楼,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他要保护家里人。
“建国大哥在么?”
皮鞋厂也不知道哪道手续出了问题,迟迟不让他去上班。
在母亲和妹妹的迎接下,赵景闻穿着一身绿色的军装,拎着行李袋,棉被和装了脸盆脚盆的网兜回到了日思夜想的长乐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