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圣人:曹操第9部_第五章 临机应变(4/7)

    其实曹操这会儿根本没心思追究过去之事,只喃喃道:“现在发兵是时候吗?”

    崔琰进言:“为安黎庶何辞辛劳,南征归来已有半载,想必中军士卒休养已毕,幸而江东无事,此时发兵不逾经年必能击溃马、韩。望明公以天下为重。”他说起话来大义凛然,满腮虬髯不住颤抖。

    但这番话却不合曹操心意,魏国刚建立,一个政权诞生不到半年就要大兴军戎,非但影响不好,也不甚吉利。但战事如此,若不亲往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时刘晔插言道:“崔公所言虽然有理,但夏侯将军兵马尚多,马、韩虽胜也难再做大,发兵不急于一时。或若发兵也无需魏公亲往,遣一将代劳便可。”他察言观色已瞧出曹操心意。

    曹操又何尝不知他见风使舵?虽点了点头,却不甚放心,将目光扫向钟繇。钟繇毕竟久任关中,更谙于实务,思忖一阵才道:“我料马超未必能如愿。如今他所率之兵多为羌胡,又有汉中米贼。这些人本非凉……雍州之士。”十三州已更易为九州,凉州已是雍州了,但钟繇习惯已久仍难改口,“自上次征讨,关西之士多已归降,一来怀效忠之心,二来居于本土焉能容羌胡染指?马超入冀县又杀韦康,足见其不善收拢人心,凉……雍州之士不肯就范,久之必生内患。”

    这个看法倒很有道理,曹操不禁莞尔:“凉州、雍州甚是拗口,如若不便再改回旧称便是。”当初改九州就是为曹魏建国铺路,如今得遂心愿,魏国疆域已确立,其他汉家地盘叫什么名又有何要紧?说罢他又望向荀攸、贾诩,两人皆低头不语。曹操不唤荀攸却问贾诩:“文和有甚见地?”

    贾诩兀自低着脑袋:“在下庸材,实不知……”

    “但言无妨,说错无怪。身居军谋岂能推脱不言?”曹操久与他打交道早有经验,这家伙就似胡桃,不用力榨是不出油的。

    “诺。”贾诩这才坦言,“自潼关之战韩、马二贼已生嫌隙,今马超勾结张鲁,韩遂联结氐人,两家各自为战足以为证。两者遇我军虽合力抵御,却非同舟共济。况张鲁意在保有汉中,实以马超为后盾;氐人仅欲从中取利争抢财货,无逐鹿之心。此乃乌合之众,况有雍凉本土之士不服于内,岂得长久?在下以为当今之计,攻之愈急促之愈合,暂缓之反而有变。前番战败有损,可遣些许人马补足,再发书信多加叮嘱,相机而动必能得胜。”

    “文和之言最近我意。”曹操当即命王粲搦管,口述给夏侯渊的回信。曹操也真有办法,知道这老兄弟肚子里没墨水,说的都是大白话,大意是:你救援晚了才会打败仗,本该治你罪,可我念着老交情再给你次机会。给你补几千人马,别忙着洗雪前耻,看准时机再战,别再给我弄砸了!

    安排已毕曹操牢骚道:“打败仗我倒不恼,只是那韦康实在辜负于我。早知此人懦弱不该任他为刺史,死于马超之手实是罪有应得。他担此职乃荀令君一再保举,令君误我啊!”荀彧已经死了,还要把错用韦康之事冠到他头上,实在有些刻薄;荀攸只默默忍着。

    曹操见他无言便不再提,转而又道:“邦国新立事务冗杂,职责也多有重叠,还需整改一下。”

    这倒是实情,由于汉室与魏国并立,而曹操爵封魏公,官职依旧是大汉丞相,所以其属下就出现了一人兼数职的现象。以钟繇为例,他在朝廷的职务是守司隶校尉,幕府的职位是前军师,如今又拜魏国大理;再如程昱,官拜奋武将军、参丞相军事,如今又加魏国中尉。似他们这等情况,曹操要让他们逐步脱清与汉廷的关系,从汉臣过渡为魏臣。再有如毛玠,虽没有汉官头衔,但在幕府身兼数职,右军师兼东曹掾,如今又是魏国尚书之一。这样的情况就要去掉部分职责,重要的职务委派他人,若职责不重干脆撤销合并,毕竟已有魏国朝廷,幕府属员就不甚重要了,精简之后可以专门用于培养后进人才。

    曹操已有初步筹划:“凡魏宫诸官以后幕府兼职不可多于一个。毛孝先,今后你专任右军师之事,东曹掾就由徐季才兼任,季才原先那个军谋祭酒就不要当了。祭酒一类属员能裁撤的尽量裁撤,有才能的归入中台充任令史。”

    “诺。”徐奕领命。

    曹丕很高兴,崔琰存长幼之念是支持自己的,毛玠虽公正无私,毕竟不能帮自己什么忙。现在换了与自己亲近的老臣徐奕,以后东西两曹皆与自己交好,提携相熟之人可方便多了。可还未高兴多久又听父亲道:“昨晚得到消息,丁冲去世了,是喝酒喝死的。他一生贪爱杯中之物,年轻之时曾有狂言,但愿此生痛饮醉死。不想还真遂了他心愿。唉……”

    丁冲与曹操既为同乡又是至交,尤其在奉迎天子东归之事上立有大功,虽然始终担任汉官,实为曹操心腹。如今溘然醉逝,于情于理曹操都感悲伤,同辈的好兄弟又少一个:“今早丁仪、丁廙兄弟进宫报丧,瞧他们哭得泪人一般,孤很不好受。不过见故人之子长成,孤也感欣慰。丁仪原任幕府令史,我也没机会多见,今早细细考察了,此子可堪一用。我已允诺提拔其为西曹属(西曹掾的副职),由其弟丁廙接任旧职,我又嘱咐他们不必拘礼守丧,待下葬之后便回来上职,这件事劳你们记下。”说罢又瞟曹丕一眼,“当初丁仪眇一目,不堪为我家之婿,可为父看来倒也不妨,似这等青年俊才,即便双目失明又有甚不配?”曹丕连连点头,不敢还嘴。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