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节(2/3)

    户税不变,田租低,如此的赋税制度,有利于百姓大量开垦荒田。毕竟收取的钱粮不变,则能激励百姓积极开垦,生更多的子嗣。

    这便是诸葛亮与曹操的最大不同,也可以说是齐法家与秦法家的政治理念的不同。

    总体来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殊性,诸葛亮与众人制定的租调制,已是较符合南汉的版本。

    “亮以为主公治下可行‘平赀’之法,按民户富贫之分,统田亩数目,亩收一斗,再另调户税。”

    在有户调制细则下,刘备迅速通过,并让王粲草拟诏书,颁布往六州郡县。

    “今为军费计,盐铁勉强可为官营,以充军资。然蜀锦不然,其非盐铁必需之物,若官吏弄虚作假,上遮下掩,致使蜀锦低劣,品相呆陋,达官显贵,安会买之?”

    “正是!”

    平赀,户调制度的关键所在。即核查百姓的资产多寡,按照贫富差距,划分出下、中、上百姓的家资,富裕者多收,贫穷者少收,从而达到打击豪强的地步。

    秦法家手段粗暴,利用行政力量重农抑商,强迫百姓缴纳赋税,或是拆分户籍。

    税法的敲定,不代表诸葛亮提出的政策都有人同意,采取国营化蜀锦,必然招致蜀人的反对。

    当然租户制仅是诸葛亮税收制度中的部分,诸葛亮对于豪强、士族的遏制手段更为高明,如诸葛亮之前强调的蜀锦。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租庸调制中的‘庸’,今时征战频发,自然没有施行‘庸’的必要。

    当然诸葛亮将蜀锦国营化,注定会得罪蜀地的士族、豪强。不过这都是小事,有得有失,增补有损,这是自然法则。

    “曹操治下陈留襄邑,自秦汉以来织文名著中原。军师妄图官营蜀锦,以蜀锦流通四方,获取钱资,以充军实。如此之举,怕是难成,将会徒废钱资,又伤百姓之心。”

    将蜀锦官营,则是意味着豪强购买奢侈品蜀锦,则是变向地向武汉缴纳高额税收,而不伤及普通百姓。

    曹操户调制的革新,纯属迫于无奈。战争的进行,百姓的流离,人头税则是难以收取,唯有从户籍数量下手。

    尚书仆射张松,起身出列,说道:“启禀殿下,军师之语,松不敢妄同,前汉官营盐铁,其所鼓铸铁器,大抵多为低劣之物,百姓难以为用。”

    “如铸镰刀,刀刃钝弊,割草不痛,百姓耕种艰难,为之苦矣。亦或是官盐,多掺泥沙,百姓以重钱买下盐,官商勾结,苦不堪言。”

    《汉纪·昭武帝纪》:建安十九年,中祖诏:“益、梁、扬、荆、徐、交六州,收田租亩八升,户出绢三匹,绵三斤,平赀民户富贫,他税不得擅自兴发。”

    南汉新鲜出炉的户调制,并非诸葛亮独自一人所思,其中亦有霍峻、庞统、法正等人的出谋划策。

    诸葛亮躬身说道:“曹操虽恶,但其所行税制,颇有称道之处。亩收定额,税以户收,不计人数,行以户数计之。税收额定不变,则励治下之民,多垦田亩,多生子嗣。”

    将蜀锦属于是三国时期的奢侈品,平头老百姓买不起,唯有霍峻、糜竺、关羽等军功贵族,或是地方豪强、富商购买得起。

    诸葛亮向刘备拱手,说道:“行平赀之法,富者多缴,贫则少缴,申以厉法,百姓可有所得,豪强不敢违法。行官山海之策,赋税多出,府库当可充实,以供军资。”

    在霍峻的建议下,分为九等贫富,上上户缴纳五匹绢,五斤绵;下下户缴纳一匹绢,一匹绵……且边远地区,孤寡老人,亦有不同的赋税制度待遇。如此安排下,尽量做到了取富补贫,让贫少缴赋税。

    当然这也非永久版本,如细则中诸葛亮取消了车马税,便是为了帮助南方各州商业的繁荣。等商业繁荣起来,便会重新加入车马税,另增税收。

    强干弱枝

    曹操不论是军事能力,亦或是政治能力都有可称道之处。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制,则可以追溯到曹操革新的户调制。

    齐法家手段温和,利用经济手段去为国家获取利润,如管仲开设妓院、诸葛亮国营化蜀锦。

    ‘收田租亩八升,户出绢三匹,绵三斤。’仅是南汉户调制的其中的部分内容,并非所有百姓都这般缴纳赋税,而是达到某种资产下,或是户口人数达到某种标准下,才需要如此缴纳。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