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 第106节(3/4)
“老臣记得有史料记载,一卷书卷为几十文到一百文不等!”万安稍作思索,又是给出答案地道。
朱祐樘将手中的书放下,显得十分认真地询问道:“因何?”
“一则识字者多,二则活体印刷术得到运用,故价格已是不及唐时十分之一!”万安想了想,便将自己的感慨说出来道。
刑部尚书杜铭等官员得知书籍的价格竟然差了这么多,联想到朱祐樘刚刚提及的棉布,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若说书籍的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棉布的价格自然不是一成不变,而若真能让棉布的价格跌下来,对百姓确实是一件大好事。
跟那些执政者只想着吏治和兴教育相比,若是能够真将棉布的价格弄下来,这确实才是真正的仁政。
“臣偶尔到鼓楼购书,今时一卷只要数十文钱,比唐时不知要便宜了多少倍!如今看来,棉布未必不能变得越来越便宜!”刘吉显得若有所悟地说道。
朱祐樘迎着众人的目光,便是侃侃而谈地道:“因从事者多,又现活字印刷术,故书价才能屡屡下跌!朕以为,若能设法改进织机的生产效率,鼓励更多的作坊从事棉业,则事可成!今棉布一匹要一钱多,若是咱们能让棉布每匹降至五成,则百姓能穿者多!朕在耕藉礼加种棉花,正是想要向天下倡导种植棉花,从原材料的产量着手!咱们朝廷为了提高百姓的积极性,朕以为可择一些地区,凡种棉者不征三十税一,而是百税一,如此便可让棉花产量增多!”
“陛下,如此有损朝廷税收啊!”礼部左侍郎徐琼暗自一叹,当即便提出害处道。
朱祐迎着在场重臣的目光,将自己的态度亮出来道:“诸位爱卿,咱们要谋之百年,而不争这一朝一夕之利!朕在青宫之时,便已经学得: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人也。今若是能牺牲浅利,而得百姓能穿得起棉衣,此举何止百获?朕跟诸位今日有此远谋,朕以为已能入史册矣!”
在这个时代自然没有政策扶持这个概念,既然是自己治理这个国家,那么自然不可能受这种传统观念影响。
且不说发展布业确实能让百姓有衣可穿,而自己想要走上真正的强军之路,亦是离不开纺织业的创汇支持。
不管是要打破传统观念,还是要带来新的治国理念,这产业扶持无疑是时下最好振兴华夏的好路子。
百世之谋,起于跬步
思维的碰撞,往往是最激烈的。
在传统的治国观念中,君与民是分得清清楚楚的,民敬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君爱民则会被歌颂。
哪怕明明该地区百姓受了灾,只要君对灾区减税便已经是天下的恩情,这已经是大家所津津乐道的仁政。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各地官员若能为某些百姓奏请减税便已经是名臣,同样亦会受世人所津津乐道。
只是现在坐在龙椅上的帝王,却是压根不玩这种小孩子般的游戏,却是着眼于百姓衣食住行的衣中。
为了通过达到促使降低棉布价格的目的,眼睛里面根本没有粮征概念,甚至还不惜主动牺牲利益,为的却是一个令人血脉偾张的远谋。
若是他们真能够让棉布跟书籍那般,通过一些举措让棉布的价格降了下来,此举比那些替灾区请求免税的官员不知要强多少百倍。
替灾情请求免税,不过是给灾民能够继续喘息,但朱祐樘想要想着让百姓活着,而且日子能过得更好。
在这么一瞬间,他们觉得坐在龙椅上的不是人,而是一个真正的神,一种将给这个世间带来光的神。
“大明得贤主,此乃兆万子民之福也!”礼部左侍郎徐琼弄明白朱祐樘的意图,当即便由衷地道。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