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节(1/3)

    她自称路途颠簸之下患病难行,所感风寒极易染人,思来想去,为免冲撞了登基大典,遂选择暂避京外养病,待大典完成之后,她会即刻入京,亲自向新帝请罪。

    李隐听罢,并无怪罪之言,差遣医士前去,并出言宽慰皇姊,让她安心养病。此外,虑及京师以南动乱频发,正陷入兵乱之中,遂派遣禁军五百余,前去保证皇姊的安危。

    当日,医士与禁军便离京而去。

    对此,李隐心中已有分辨——看来他这位皇姊,已经知晓李岁宁归来的消息了。

    他的消息封锁目下只能控制在京畿之内,对于从淮南道方向赶来的李容,却是无用的。

    李容曾在太原亲口证实过李岁宁的皇女身份,而据他暗中探查,李容与常阔似乎“关系匪浅”……

    此刻李容借口患病不肯入京,摆明了是要观望胜负,或者说……已经准备重新倒向李岁宁了。

    他这位皇姊到底不是蠢人,该知道单凭她当初在太原力助李岁宁之举,便很难再得到他的优待,如此之下,继续选择活着回来的李岁宁,才是她最好的出路。

    如此也好。

    李容若入京,反而要费心提防她另有所图。

    此刻将未知的麻烦悉数阻隔于京师之外,只待登基大典结束之后,再一一妥善处理,才是最好的局面。

    当然,最好的结果当是在京师外平乱的大军将不该回来的那个人一举除去……

    什么功勋奇伟的皇太女,且不说他从不曾承认她的李氏身份……而谁又能真正作证她不曾死在北境?纵有可作证者,皆为乱党尔,务当诛尽。

    成为了天子,便掌控了真相。

    可惜直觉告诉他,她既回来了,便不会那么容易死去。

    既如此,他这个天子,便慢慢杀她。

    李隐尚有雅兴于窗前独坐,与己对弈。

    由他一人之手促成的棋局之上,厮杀正炽。

    殿外,被雨水洗过的春意中愈见浓绿。

    接下来数日皆是晴日,大典前夕,钦天监官员夜观天象,皆安下心来。

    明日三月初三,是个可以预见的晴好吉日。

    万事俱备,动荡多舛的大盛江山即将迎来新帝。

    原为女儿身

    有宫人踏着夜色来到了京师荣王府内,送来了皇子冠服。

    那宫人微躬身,恭敬地说:“王爷有言,若世子身体抱恙,明日可于府中静养,王爷不会怪罪。”

    李录微微含笑:“请回禀父王,录自觉身体尚可,明日大典,必当到场为父亲庆贺。”

    宫人便不多言,应声下来,行礼告退而去。

    李录苍白羸弱的手指轻轻抚过那朱漆托盘上叠放着的皇子袍服,眼底仍含着笑意。

    父王这场登基大典,也有他一份心血在……他怎么能不去见证呢。

    作为新帝的儿子出现在大典之上,这是何等荣光……父王还有一个儿子,那个叫李琮的儿子,应当已随黔中道大军来了京师,但李琮甚至没有入京的资格,只能在城门之外为他们的父亲继续厮杀。

    相比之下,他似乎是“幸运”的了。

    若他是李琮,必然会嫉恨他这个兄长。

    这便是父王的依仗吧?——即便明知儿子们会有生出不满的可能,却从不担心会危及他这个父亲,因为父王笃信他们做儿子的至多只会互相残杀,只会为了父王儿子的身份争夺到头破血流。

    他们就像父王圈养的家犬,即便再不安分,也只会相互撕咬。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