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节(2/3)

    以橡胶树大约八年左右的生长周期来算的话,预计六年后,也就是公元1054年第一批橡胶将会成熟。

    此番赵骏要巡视整个黄河上下游。

    此时的西华门外已经是热火朝天,香鼎楼已经被拆除,半条清泰街都在进行拆除工作,赵骏家的宅子靠近结尾,大概一个多月后也会被拆掉。

    包括在关中上游地区种树,在洛阳等中游地区挖水渠分流,在下游地区堵河口、冲泥沙、疏旧道、通运河等等。

    整体情况有点像清末民初,处于封建社会转成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

    这些年光为了黄河的投入就花费了超过千万贯,调动了接近百万人力。

    整个黄河水利工程总负责是政制院同知兼任工部尚书的贾昌朝。

    是高级官员的福利,依旧在皇宫外,位于西华门街与启圣院大街的交汇处上,占地数亩的大宅院,宫殿式结构,为赵祯下令建造。

    预计到明年后年,科学院就能完成电力输送、调节等技术难点,让水力发电站正式开始发电。

    而且比其它拆迁户没有的是,他还分了一套房。

    赵骏上了马车之后,他的卫队徐徐带着他离开。

    赵骏上了马车,马车用的是橡胶轮胎,再加上钢筋弹簧避震器,在街面上独树一帜。

    负责水利的工部侍郎朱巽以及水利专家都水监丞刘彝上前拱手说道:“知院。”

    可以用蒸汽机发电,但目前蒸汽机比较珍贵,因此就没有用,而是考虑用水力发电。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蒸汽机已经出现,但因为缺少橡胶而没有汽车和自行车。

    如今十二年过去,终于到了历史上黄河第一次改道的时候,自然要看看如今黄河治理的成效。

    由于赵骏提出的城市改建计划,把原来的低矮木质城池改成钢筋水泥的那种五六层筒子楼构造,同时扩张皇城面积,大宋第一批因为拆迁而暴富的拆迁户即将诞生。

    但贾昌朝作为宰相当然不可能天天在黄河,他只是做了堵、疏的计划,以及加入了赵骏提出来的束水冲沙的策略。

    政制院今年的任务除了民生以外,主要还是关于电力发展的问题。

    可以想到的是,未来十年左右,大宋就能够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转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届时大宋的发展将领先全球不知道多少年。

    因此赵骏就作为代表出巡,视察黄河沿线,看看现在的黄河是什么样子。

    像赵骏的家当初是赵祯花了一万多贯帮他买的,就一座占地大概两三千平米的宅院,现在按照汴梁土地价格,飙升了大概四倍多一点。

    赵骏点点头。

    现在汴梁的发展有点奇怪。

    电力已经出现,但因为一些技术还没有攻克,而没有电报之类的远程发信装置。

    基本上1054年之后橡胶将迅速应用于工业各个领域,自行车时代在十年后开启。

    因为历史上出现三易回河的事情,赵祯和政制院都非常重视,从景佑年开始,就对黄河治理做出了各种治理方针。

    下面的实际负责人则是工部侍郎和负责水利专家设计师。

    “嗯,走吧。”

    橡胶于庆历六年从海外运回来,橡胶树已经在海南、广西、广东等地种下,生长了两年。

    五六层的高楼大厦已经出现,但因为还没有修水电站,而没有电灯。

    而电力时代则基本处于初步成熟阶段。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