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节(3/3)

    可以说赵骏现在居住的清泰街即便被拆了,他以后依旧也还是住在西华门外。

    因为现在皇城面积规划是把皇宫外的几个坊市全部吞并掉,往西延伸大概四百米,直到启圣院大街。往东延伸五百米,直到马行街。

    往南延伸五百米到横街,往北延伸九百米到龙德宫,这样算上皇宫原本洞悉宽1050米,南北长1090米。

    整个皇宫面积就是48平方公里,面积达到了原来的4倍。

    不过赵祯当然居住不了那么大的面积,紫禁城才072平方公里,因此根据规划,这48平方公里将成为皇城面积。

    正如清朝皇城面积为687平方公里一样,里面将修建大量的公园、人工湖、花园等娱乐设施,并且中央朝廷的几十个部门总部也在这里面。

    所以总得来说,以前的皇宫只是变为了赵祯的居住面积,将会比紫禁城大一点,皇城则是皇帝与整个朝廷共用。

    但即便如此,也比以前皇帝与朝廷各部门一起共用那114平方公里强太多。

    穿过这片已经被拆迁的街道,就走入了启圣院大街,街道纵横交错,人来人往,还保留着以前的木质结构。

    然而人来人往的衣着和出行方式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初夏人们穿着清凉的短衫,长裤。轿子成为了常见的出行方式,远处还能看到高楼已经正在修建的统一纪念碑。

    从景龙门出去就到了外城。

    外城更热闹了。

    车水马龙之间,各种吆喝声音不断传来,招牌林立,在风中轻轻摇曳。

    街头巷尾,摆着最多的就是煤炉子,茶铺边用煤炉子烧水,包子铺用煤炉子蒸包子,自己家宅用煤炉子炒菜。

    菜刀、勺子、锅子这类钢制厨具也出现在了每户人家家中,成为了必备用具。

    马车徐徐从酸枣门到了城外。

    若是以前,过了护城河就是郊区,城外一片沃野,青草遍地。

    但如今看到的却是高楼大厦,最高七层楼的钢筋水泥楼房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街道井然有序,商业氛围不比外城差多少。

    汴梁的城区现在正每天都在往郊外扩张,原本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现在也变成了水泥堤钢筋铁骨,充满了现代化钢铁森林的力量感。

    大概又走了两刻钟,队伍总算是到了汴滑运河边。

    这条运河就是当初赵骏规划,贾昌朝主持修建,一路从汴梁直通滑州,连接了黄河。

    河边码头船只不计其数,往来于河北的商人总算是不用绕远路或者走陆路进京,汴滑运河开通之后,吞吐量远远超过了上游汴河以及惠民河,目前是仅次于下游汴河的第二大运河。

    此刻运河边早就已经有大船在等着,赵骏抵达之后,下了马车,目光扫视四周。由于他的出行,周围都被管控,人们只能绕其它街道走。

    但看到城外运河两岸连绵而起的高楼大厦,看到远处街道纵横,赵骏心里还是十分感慨。

    短短十二年之间,汴梁就已经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大宋这只幼苗小树,也已经在茁壮成长,即将成为世界森林里最繁茂,最伟大的那一颗!

    “走吧!”

    赵骏上了大运船,下令道:“启程,再去看看这天下的变化。”

    黄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