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节(3/3)

    “哈哈哈哈。”

    赵骏又笑了起来,双手向下摆了摆道:“好了好了,你们有这份心就足够了,拜师就不用了,我可以当别人的老师,我也愿意做别人的老师。不过我更希望做你们的领路人,把我的想法,我的思想传承下去的同时,你们也能从中领悟出你们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什么都想着像我。”

    说着他又沉吟片刻道:“至于要不要记录下来,其实也没有必要。我晚年想写几本书,到时候我会系统地阐述大宋国家的发展和方向,确定大宋未来的道路,就叫《赵骏选集》或者《赵骏理论》就行。”

    “真是期待知院把书写出来的那一天啊。”

    王安石满怀着畅想。

    在石城画一个圈

    接下来的几日,赵骏安排了任务,就开始正式在北平城内外走动。

    他四处巡视,俯瞰整座城池,也在城外视察情况。

    最近天气愈发炎热,幽燕有可能会出现旱灾,因此还是要做好几手准备。

    一是让官府联合世家,调动百姓挖沟渠。

    二是从汴梁调集粮食过来。

    自从河北与汴梁的直通运河开通之后,就有运河能够直接从汴梁送粮到涿州。

    运输能力加强,抗灾能力自然提升,足以应付可能会来的旱灾。

    另外就是对北平城进行一定改造规划。

    包括在哪些方面大兴土木,从南方调集人力物力,开始兴建水泥厂、砖厂。

    这也是为以后大宋进行城市化发展做出一定的经验积累。

    毕竟汴梁虽然已经在开始往现代化发展,但实际上内城与外城都没有太大的改动,只是城外在建楼房而已。

    并且汴梁城外新建的筒子楼排污能力也是个问题。

    最早的筒子楼建设时是没有下水管道的,百姓居民如厕只能用马桶,然后自己提下去倒进化粪池。

    有专门的粪工会处理这些粪便,他们由朝廷雇佣,最后制作成肥料卖给农民,成为开封府一部分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直到去年开始,新建的楼房才开始用涂漆钢管做下水管道,在楼房附近地下修建化粪池,才有了稍许改变。

    这也是为什么说城外住高楼大厦,外城和内城都只是平房木屋,城外却是贫民窟的其中一个原因。

    虽然住高楼大厦,可民用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以及地段方便程度都不如城里,自然也就只能让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成为了贫民窟。

    赵骏认为,北平地理位置优渥,东北三省虽然还没有收复,但大宋可以先利用东北的少数民族来攫取资源。

    并且幽燕路本身就有资源,像石城,也就是后世唐山便是鼎鼎大名的钢铁生产基地。

    正所谓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

    如果把唐山和邯郸这两个后世中国数一数二的钢铁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出作用,那么大宋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业积累,完善工业初级阶段。

    除此之外,沈州与新州,也就是沈阳和张家口地区会作为连通蒙古草原与东北三省的贸易渠道路线。

    那么最后这两条道路最终的交汇点就一定是北平府。

    所以北平未来繁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仅是当下地缘因素,后来的历史也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