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节(3/3)
也就是不管你汴梁人口是一百万还是三百万,实际上报纸受众却没有增加多少,市场没有太大变化。
可十多年下来,汴梁的公营和私营报社却如雨后春笋一样爆发性增长。
如果不是大宋日报最早为汴梁旬报,十天一期抢先占据了市场,并且迅速向周围县扩张,恐怕早就被卷得销量大跌了。
毕竟大宋日报官营的色彩导致政治氛围太隆重,话题自然也就是过于庄重,多是官腔报道。
而私营报纸就不一样了,为了抢占头条,各种花边新闻层出不穷。
甚至还有小报记者爬那些达官贵人的墙头,前段时间吏部尚书陈执中因为鞭打家中女仆迎儿被报道出来,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
陈执中勃然大怒想要用权势把事情压下去,并且治那个小报报社的罪。
可御史台和谏台立即穷追猛打,对他发起调查。 结果御史台确定女仆迎儿的确遭到了陈执中的殴打,弹劾到了政制院,被政制院下令免职。
这件事情就让那些小报社一举成名。
特别是在大宋这样民间娱乐风气比较重的时代,达官贵人的花边新闻最受民间欢迎,导致大宋日报的市场份额一再下降。
现在这次新政,也算是给大宋日报打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全汴梁的百姓都想知道朝廷又有什么新变化。
“改革春风不能停,只有时时刻刻保持变化,大宋才能时时刻刻保持健康活力与发展。”
“知院这是在定调子呢,看来这次革新的力度确实很大啊。”
几名率先买了报纸的茶客拿到报纸后,率先看到的头版版面。
在以前赵骏也常常拿大宋日报作为舆论宣传的高地,在范仲淹几次推行新政,甚至在夏竦去江南屠杀地主的时候,都写文章阐述。
内容就是告诉大家朝廷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对朝廷和黎民百姓又有什么好处等等。
通过这样简单易懂的道路,明明白白告诉大家,以此换取百姓的支持,换取在舆论场上的胜利,从而为改革者站台和背书。
“增加官员任期?这些当官的就舒服了,以前只做三年,现在能做五年,甚至还能多做一届呢。”
“诶,早知道当初读书考进士去了,还经什么商,还是当官的好。”
“呵呵,别以为我不知道,伯考当年不是拿鞭子抽着你让你读书,结果你就是读不出来。”
“都是几十年的朋友,别揭短啊。”
几个五十来岁的老茶客互相打趣,现在汴梁也就只有他们这样有钱又闲的人才明天关心时政。
“这不是对咱们也有好消息吗?允许地方上政策自主,可以给予一定税务优待,以此吸引外地投资,加强本地经济交融。”
“哟,好事啊。朝廷开放各地矿产,如果某地发现矿产,当地官府可以举行扑卖,价高者得其中部分作价股。”
“那岂不是说咱们这些商人,也可以购置矿山,自行开矿了?这可是个好买卖,现在能赚大钱呢。”
“还有这里,改变征兵方式,由强征制度,改成募兵制度,不再允许罪犯、泼皮、有前科者进入军队,并且拟开设军校,拟增加军衔,推广基层军队识字教育。”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