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涉宫廷(3/5)

    静姐姐便拉着我的手,心头一酸,“若是后宫众姐妹都如你这般贤惠,哪里来的这么多争斗。”说罢便朝我倾心道,“有一事情憋在我心里好久,一直不知该向谁倾诉,既然妹妹无什么争宠之心,如今便对妹妹说一说罢。”

    我站在一旁静静的倾听着,静姐姐倒也不避讳,朝我直言道,“我有一表妹,生的一副较好的面容,听闻我要入宫,便缠着我要我向皇上引荐,说是能见一面皇上也就心满意足了。还说若是有幸能够入宫,定当唯我马首是瞻,一生尊我如姐姐般恭敬。”

    我只淡淡的道,“这话姐姐信么?”

    静姐姐微微一虑,便道,“我这个妹妹倒是颇有些心机的。”

    闻言我已明白了大概,便笑道,“姐姐可听闻过唐朝的王皇后?此人很有手段,颇工于心计。但她生不逢时,遇到了一个无法逾越的对手。当时的皇帝甚是宠爱萧淑妃,王皇后想来想去,想找一个能够驾驭的女子,让她取代萧淑妃,进而挤走萧淑妃。这个法子听上去倒是不错,王皇后想不到的是,她迎来的,不是一个娇滴滴的软弱女子,而是一个未来的女皇。”

    静姐姐猛地醒悟道,“难道你口中的王皇后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王氏,而从宫外引荐的便是武媚娘。”

    我一脸郑重的道,“王皇后的家世极其显贵,乃是太原王氏之后,王思政的玄孙女。王思政又是北魏的高层,王氏一族乃是显赫的豪门大族。他的儿媳同安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同母妹妹。这样的出身显贵,与姐姐何其的相似。可惜最关键的一点却被她忽略了,她不想想,武则天是那种甘心被人驱使的女子吗?”

    渐渐的,静姐姐嘴角的笑意褪去,面上一沉,不觉用食指轻轻朝我一指,“你的意思是?”

    我略一踌躇道,“姐姐心里其实早就已经打定了主意,为何还要来征求妹妹的意见。唐高宗的王皇后引荐武媚娘,还有东汉末年的袁绍引董卓入京,不都是引狼入室的例子。姐姐扪心自门,可有十足的把握将她拢于麾下?若是日后有任人宰割之险,还不如就此将她扼杀在摇篮里。”

    静姐姐的脸色早已大变,凝神道,“我懂了。”

    眼看时光逝于指尖,我上前道,“走吧,你我二人还是尽早的去慈宁宫面见太后。”

    说着我与静姐姐一路携手而来,刚跨过隆庆们,远在长长的甬道里,就见皇帝身披狐裘披风在与王提乾说着什么。待走的近了,听闻皇帝道,“前朝的余孽定是要清一清的,尤其是刘侨,之前没少为难朕和太后。如今朕登基了,便容不得他了。”

    王提乾深吸一口凉气,诺诺的道,“主子说的是,主子初登大典,就将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移交上公,将刘侨贬为指挥同知,便是给了他天大的难堪。只不过侨督乃是三朝元老,前朝重臣,朝廷里党羽心腹颇多,撼动侨都督的地位怕是不易,奴才们手上还没有什么对侨督不利的证据。”

    “那就去找!”皇帝说的毫不留情面,好似在说别人家的事情般笃定,可见对刘侨的厌恶,随即眼睑一扬,“以后这紫禁城便由不得他在朕的面前兴风作浪了。”

    皇帝一抬头,登时见我和静姐姐垂首侍立在旁,便问道,“你们二人何时来的?”

    我倒退两步,屈膝逢迎道,“嫔妾在此恭迎皇上已久,不敢叨扰了圣驾!”

    皇帝的面颊早已无声无息的微笑出来,他踏步走近我的身旁,将半截手掌搭在我的虎口,轻轻将我提了起来。“唔”了一声,朝我坏坏一笑,“终于让朕牵到了你的手。”

    我飞快扫了一眼皇帝,面上微窘。皇帝将身上的狐裘披风褪下来,披到我的肩上,关切的道,“朕看你手凉,走了这一路也辛苦了,快披上朕的衣服暖和暖和。”

    我却深深一个福礼,推辞道,“皇上这身衣服太过贵重,嫔妾收受不起。”

    皇帝唇边浮起一个笑容,“无碍的,这世上有一种冷叫做母亲嫌儿子冷。这天都初春了,朕觉得不冷,可是太后总觉得朕冷,离宫前硬要朕披上一件狐裘再走。朕披着也是累赘,倒不如给你取暖。”说着又看了一眼静姐姐,寒暄道,“你哥哥今日上的折子朕看过了,关于对田赋、关税的见解,朕很是满意。”

    静姐姐忙福礼道,“都是皇上付以重任,才有哥哥一显身手的机会,嫔妾和哥哥谨记感激主子的隆恩。”

    皇帝不欲停留,只对我们道,“快进去吧,里面给你们二人留好了位置。”

    我们辞了皇帝,刚入慈宁宫,顿觉大殿里的气氛庄重极了,随处可见恭敬侍立在侧内监并列两旁。人虽多,却连一声咳嗽声都听不到。殿前鎏金香炉里冒着紫檀燃烧出的陈香。初闻香味挺冲,我止不住干咳了几声,便有侍候的太监呈上几粒白色通透的糖粒,我随手挑了两粒含在口中,一股清爽的感觉扑面而来,“原来是由薄荷所制。”不由得感叹宫中侍候的缜密,都为各位淑女们想的周全。刚入正殿见各位淑女们分两列依次站在慈宁宫的两侧,太后高居宝座中央。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