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 第77(2/2)

    “我也是这么想的。”阿旭点头同意。

    “怎么带这么多东西?是新买的棉?”何娘子心里一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问他们, “是黟哥儿让你们过来,要我给你们裁做新衣服?”

    阿旭阿锦对此都没有觉得奇怪,自从他们来到许家,许黟就是这样喂小黄的。

    这边, 阿旭把棉和棉布买来,带着阿锦去敲何娘子家。

    许黟喂了小黄,就喊他们一同吃饭。

    许黟就让木匠打了一张加大版的,这样他们在院子里吃饭,会更加的便捷。

    不过街坊邻居都知道他是许黟的小厮,见到他还是挺照顾的,会主动帮他提水。

    棉看着蓬蓬松松的,但不重,进屋后何娘子打开包裹,看着里面团成一簇一簇的木棉絮,捏着没有硬物,看着品质倒是过关的。

    何娘子刚好在院子里喂鸡,看着他们抱着一堆东西过来,立马起身去开门。

    再说了, 他手里头还有上次卖沉香留着的大部分银子和交子。

    工钱的话,要按照市价来,不能偷偷给他们优惠了。

    “要跟郎君说吗?”阿锦征求哥哥的意见,“郎君的衣服又坏了,我担心天天洗,过几日,其他几件衣服也会洗得旧了。”

    阿旭沉思一会,摇摇头:“郎君是爱干净的,你让郎君穿脏的衣服,他穿着会难受。”

    阿锦闻言,默默地抿直嘴角。

    阿旭放下手里的活跑出去,高兴地喊:“郎君回来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稍后,我要再进山一趟,这次小黄会跟着我。”许黟交代任务给他们说,“阿旭你带上钱,去成衣铺里买两筐棉回来,还有再扯半匹棉布。”

    这折叠桌凳,是由折叠凳改良的。这会木匠只做可以折叠的凳子,少有做这种可以折叠的木桌。

    “咯吱——”

    天气冷了,等后面下雪封山就不能再继续上山了。

    何娘子道:“先进屋,我给你们瞧瞧。”

    阿锦乖巧点头, 说道:“要麻烦何娘子了, 郎君说,给我和哥哥做两身, 等他回来了,再给他做一身。”

    郎君是他们见过最喜干净的人,以前他们村中的里长,都不见得几日洗一回衣服,从没见过像郎君这样,日日换衣服,日日要洗漱的。

    哪怕这两日天气转寒,也不愿意只简单的洗脸擦脚。他还不用别人帮忙,自个就去灶房里烧水,少说也要烧半桶,还要她跟哥哥一起跟着泡脚,说泡脚对身体好。

    阿锦看着哥哥回来了,就说:“哥哥,今日我们只给郎君洗衣服吧。”

    许黟撸了它一把脑袋,拿出来两个肉包一个菜包丢到它的碗里,又给它分了些猪杂汤。

    许黟本是打算多买一些麻的, 麻也是时下百姓冬日里首选的御寒物。可是麻没有木棉好,塞多了臃肿不便于行动,塞少了抵御不了多少严寒。

    往返几次,才能把家里的两个水缸装满。

    她满意道:“这么多木棉,够做几身衣服了。”

    他要在下雪之前,再去几趟山里。

    阿锦也放下针线,跑着出来迎接,看着许黟提着热乎乎的早食回来,立马去搬折叠桌凳。

    阿锦在许黟身边待了这么久,还是不习惯。

    阿旭说:“何娘子,你先给妹妹量一下身高吧。”

    她说完,就接手阿锦手里的棉。

    木棉树,又叫作“斑枝花”、“木绵树”等,盐亭县的郊外就有种植,虽种植的面积没有那么多, 却每年还要将产出的大部分上供。

    他们的衣服要是天天都洗,也会跟郎君一样,好衣服没几天就坏了。

    在《宋会要》里, 就记载着“令川陕各州罢织各种精致丝织品上贡,只织绫、罗、紬、绢、駞布、木绵等。”[注1]这里面的“木绵”就是木棉了, 可想而知, 当时木棉的价格有多贵。

    再省也不能苦了自己和两个小孩。

    他跟何娘子说,郎君要求做的冬衣是收领的窄袖长袍,需得带两层夹层,一层用来塞木棉,里面多缝一层棉布加厚衣服。

    许黟的衣服不知道为何,总要比他们容易破,没穿多久,又有破口子。

    入秋后, 就该赶制冬衣了。阿旭拿着许黟给他的钱,去到成衣铺里买木棉,木棉价贵, 一吊子钱也买不到几斤。

    阿旭谢过他们,就挑着水桶回来。这时,妹妹阿锦在给许黟缝补衣服。

    何娘子一听,捂嘴莞尔笑着,许黟这孩子就是这样,都这么熟了还是怕她吃亏。

    小黄叼着它的盆子,过来凑份子了。

    “汪汪汪~”

    门响起。

    “这木棉和棉布,阿锦你交给何娘子,问她这些日子能不能赶几件外袍出来,还需记得多算几个工钱。”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