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3/4)

    季芳梳着两个小辫,背着铺盖卷坐上北上的绿皮火车去插队落户,她心中抱有终于脱离母亲,脱离被父亲带来厄运笼罩的家庭的庆幸感,那时年少的她以为前往乡下插队落户真的如领导口中宣传得那样光荣美好,直到到了新疆她才后悔的。

    季芳去新疆帮大队放羊,新疆冬季气候严寒,等到开春之后,水从山上往下淌,水聚起来就是河流,那年春天大河里水很急,河面上还漂浮着碎冰,季芳跟着牧羊队在河畔放羊,忽而有一只绵羊失足落水,咩咩惨叫着让河水裹挟着向下游而去,牧羊队大队长疾呼:

    “红卫兵小将们,共产党的绵羊被水冲走了。”

    和季芳一起牧羊的三个年轻红卫兵不顾河水寒冷,身上棉衣都来不及脱就往水里跳,他们想要将绵羊救回来,结果三人一羊都再也没上岸。

    季芳当时要是也在水边,她可能也要跳下去的,一只小小的羊夺走了三个人的性命,她便觉得寒心了,那夜接连做几个噩梦,次日早上就开始发烧——她想母亲了。

    下乡插队接受再教育的时候,知青在农村入党、升学、参军、招工等就已悄悄开始流行潜规则了,季芳所在的大队知青入党、升学、参军、招工等全由农村生产大队党总支书记一个人说了算,他说你表现好你就是表现好,他说你表现不好即使你的表现再好也是不好;如果你有抵触情绪甚至胆敢冒犯他们的话,那么你就有可能与入党、升学、参军、招工等所有机会绝缘,甚至还会给你扣顶帽子换种更严厉的方式对你继续进行再教育。

    在许多下乡插队知青的眼里,一些农村生产大队书记简直就是一手遮天的土皇帝,几乎决定着每个下乡知青的前途和命运,哪个知青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们的。生产大队书记姓马,从他的外表形象上看,绝对就是基层支部书记的摸样,开口闭口大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扎根农村干一辈子”、“要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甚至还经常主动跟下乡插队知青促膝谈心,热情关心知青集体户的柴米油盐等生活问题。

    其实马书记在背地里将下乡知青们视为唐僧肉,知青们要想提前离开农村回城都要通过他的批准,而要想通过他的批准,知青们则必须给他送烟送酒送鱼送肉送衣服送布料送手表送自行车,当然,也包括他家盖房时给他送砖瓦送木料送家具,冬天取暖时送锅炉送煤炭送劈柴。

    季芳悄悄打听才知那位生产大队书记对知青大肆收礼的事情,她以为只要肯送礼疏通就可以提前办理回城,于是就向着家里去信,从家里要钱,买了一些当时农村不常见的礼品送给了那个书记。

    季老太太也不舍得女儿吃苦,于是攒了二百块钱,托人买回一块上海牌全钢防震手表和一双全牛皮鞋。那马书记收受贿赂之时脸上堆满了笑,嘴上说:

    “小季,你别着急,我马上就给你落实。”

    可书记那两只眼睛却在季芳的胸部和下身瞄来瞄去。

    季芳自觉让那马书记占了便宜,几乎是逃也似地跑出来,她只当送了礼就万事大吉,结果半年过去了仍不见动静。后来,和季芳一同插队落户的女伴嫁在新疆,季芳知道再不回去,自己只有变成老姑娘或者嫁了当地人的命运,这才不得已送自己上门去陪生产大队书记睡觉,几次过后才被那书记批准提前回城。

    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了,季芳没有与任何人说自己当年是如何回来的,就连季老太太都只当女儿靠得是她东拼西凑弄来的两百块钱。

    -------------------------------------------------------------------------------

    也许老天爷不开眼,她的儿子真的是那个时候的余账。季芳这样想着,于是开门叫许传东进来,方才夫妇大吵一架,小传东被撵到姥姥屋里和小季顾作伴,此刻听见母亲呼唤连忙跑回去,他让季芳脸上的狼狈样子吓一跳,季芳则一反常态,捧着儿子的脸细细端详。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