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 第十四章(2/3)

    李煜:我的那些词你都倒背如流了么?

    想到那契丹人凶悍,李煜不由得心中也有些惴惴,安慰了赵匡胤几句:“不是还有许多大将么?听说那杨无敌的儿子杨延朗十分能打,颇有乃父之风,他应该能挡得住吧?”

    丞相寇准上书坚决奏请赵匡胤御驾亲征,话说如今的赵匡胤也有些不同于从前,他当年是十分勇敢能战的,从前在周世宗麾下与南唐皇甫晖对战,赵匡胤抱着马脖子一直冲入南唐军阵内,砍中皇甫晖的脑袋,然而也不知如今到底是皇帝当惯了,不太想亲冒矢石经受那么大的风险,还是上一次北征契丹的时候被萧绰打怕了,这一次赵匡胤颇有点犹豫,没有主动提出御驾亲征,王钦若忽悠着说可以去金陵避难,陈尧叟说去成都也不错,他也没训斥,等到寇准呈了奏章上来,他才慨然应允,摆开车驾启程去了澶州前线。

    李煜:确实是,大宋在辽国有谍报,那契丹在大宋境内必然也有眼线,都不用特意潜伏进朝中,只在那酒楼茶肆里漏出来的消息就够人喝一壶的了,他们说的那些话连李煜都觉得脸红,契丹人听了定然更加窝火,打仗格外卖力,都不用怎么做战前动员,更别提还可以大肆掳掠侵占土地呢。

    李煜被他调笑几句,也觉得不好意思,便收了方才的忧戚之情,回到寻常居家的心态与他说话。此时李煜抛却了自己的忧思,对外界的感知便敏锐了一些,于是便被他发现今日赵匡胤不知为什么,竟似是面上含着隐忧,于是李煜心里登时就咯噔一声,看来是情况不好,外面有大事发生。

    李煜乃是个天真直白的人,心事往往写在脸上,过了这几年好日子,随机应变的本领更加有些迟钝,即使是对着赵匡胤,变换表情的速度也不很快,因此立马就被赵匡胤看出了毛病:“今儿怎么了?好像有点难过的样子。哦我想了一想,你的确是好久没有写悲秋词了,今儿要填一首么?”

    李煜“嗯”了一声,回了一句:“你也小心。”

    赵匡胤见被他看了出来,便不再隐瞒,苦笑一声道:“那一堆人倒是消停了,可是北边契丹又打过来了,这一下她们可是师出有名,报仇来了,如今已经攻破了遂城。萧绰那个辣货的是棘手,这一次她又携着蛾子御驾亲征了,一共带了二十万契丹精锐啊,这是想把大宋一口水吞了,这对孤儿寡母恁地凶恶,只怕顺便也要报从前大宋君臣嘴里蜚短流长不干不净之仇。”

    赵匡胤也看到了那根明晃晃银闪闪的头发,脱口而出:“‘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原来重光今儿要写的不是‘秋风词’,改做‘白头吟’了!”

    赵匡胤道:“已经调了他来了,还有杨嗣。你放心,那契丹离我东京的路程还远着哩,我大宋这许多兵马,便是压也压死了她们。”

    李煜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只顾盯着手里捏着的那根白发发呆。

    于是他脱口而出:“元朗,又出了什么祸事?李顺王小波不是已经平了么?”

    李煜正在那里心烦搅乱地想着,连身后的脚步声都没有留意到,直到一只手搭在他的肩膀上,他这才回过神来,转头一看,原来是赵匡胤回来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唉,其实我现在最恨的倒不是那萧绰,她毕竟乃是契丹的太后,与我大宋本来便势不两立,倒也不能指望她对我大宋有什么女人天性的柔情。最可恨的倒是那韩德让,哦现在叫做‘耶律隆运’,虽然血统没改,姓名倒是和契丹一脉了。他本是汉人,爷爷叫做韩知古,蓟州人,当年阿保机掳掠蓟州,他才六岁,就成了个小奴隶。后来长大了,也娶妻生子,儿子韩匡嗣辗转浸润了阿保机,当真是上阵父子兵,于是那韩知古便也受了那辽主的赏识,恁般出力,俨然又是个范文程!那韩匡嗣有五个儿子,顶数二儿子德让最是祸患,为了那萧绰简直是肝脑涂地,这一次也跟着攻打父母之邦来了。要说那萧绰对他也是不薄,封了个晋王,宫籍也免了,再不是皇室的高贵奴隶,人家如今隶横帐季父房,成了那辽主小儿耶律隆绪的叔叔辈,和正根子的皇亲一样,光是卫队就有一万人,只怕百年之后没准儿还能埋在萧绰旁边。可是纵然如此吧,他怎么能这么卖力呢?就因为人家对他客气了一点,他就如此竭尽忠心,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当真是有奶便是娘!虽然说‘男儿负心是寻常’,然而他这事儿办得却也太出格儿了。”

    然而事情出乎赵匡胤的预料,只两个月的功夫,契丹人竟然攻城略地长驱直入打到了澶州,距离汴梁东京只隔了一条河。

    临行前一天,两个人脱得光溜溜地在被子里搂在一起,赵匡胤抱着他反复摩挲,叹息着说:“明儿我便要走了,你在府邸里莫要担忧,好好吃饭,少要饮酒,我不多日子便回来了。”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