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 第十四章(3/3)
李煜在被窝里听了个瞠目结舌。
第二天赵匡胤便出发往澶州前线去,他到了那里,将士们看到了他那明黄色的车驾龙旗,顿时军心振奋起来,战斗力立刻变强了,而且四面八方的援军也不住向这边汇集。
这对于萧绰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然而更糟糕的是,契丹名将萧闼览在观察地形的时候被宋军弩箭射死了,这萧闼览乃是辽国知名的悍将,如今他死了,萧绰只觉得支撑着自己的柱子咣当一声倒了一棵,顿时伤痛不已,辍朝五日。
这个时候战局开始向着有利于大宋的方向转变,辽营之中,萧绰在帐幕里来回踱着圈子,说道:“我军这一次虽是一刀差一点捅到宋人的心口窝子,然而我契丹武士虽然勇悍,毕竟是孤军深入宋国腹地,这一把长刀被周围土石这般重压也容易折断,而且后面的粮草”
韩德让在旁边说道:“太后,如今情势对我们不利,周围宋军如同风聚云屯的一般越来越多,这就是蚁多咬死象,契丹儿郎虽然勇武,也抵挡不住这么多人啊;而且萧将军刚刚阵亡,他的死对于我军士气的打击,就好像当年杨业之死对于宋军的打击一样,再耗下去只怕也未必有什么结果,不如乘着现在胜负未分的时机派人找宋廷议和。那一年宋军无义,攻打契丹,被我们打得大败,连赵光义都差点死在里面,仓皇之间坐了辆驴车逃走了,只怕她们那皇帝心头余悸未消,我们这一次直接搬个梯子给他,他敢是也就顺着下来了。”
萧绰仔细思量了一番,她本是个最务实的现实主义者,于是点头道:“不错,我们万里长征只为财,没想着这么和他们白白拼命,这宋国土地宽广,树大根深,原也没指望这一次就能拿下来,既然这样,便让王继忠写封信,和宋国朝廷说说看讲和吧,看看能不能多要点什么好处。”
李煜在汴梁城中听到了前方的消息,说是失陷已久的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写信给朝廷,说契丹有意讲和,问问大宋的意思。
李煜惊讶地说:“不是说那王继忠将军已经殉国了吗?陛下还赠了他大同军节度,赗赙加等,如今居然还活着啊~我是不希望他死啦,然而死而复生真有点让官家情何以堪啊!”
李从善道:“是啊,官家也是看到他的书信,才晓得他居然还活着,听说官家力排众议,已经在与契丹议和了,虽然消弭了兵祸是一件好事,然而寇准丞相与延昭将军说得却也有理,契丹兵锋已钝,若是能扼守各条要道,围而歼之,再乘胜北上收复幽云十六州,岂不是了却了多年心愿?”
李煜一笑,道:“七弟还是这般锋芒锐气。”
其实这一次宋朝本来也不是很想打,契丹又先递了话,于是双方很快一拍即合,宋国这边拼着破财消灾,好在有寇准压阵,最后曹利用谈判的时候只答应了三十万,双方一套程序走下来,契丹终于退兵了。
这就是后世被赞誉为千年前诺贝尔和平奖的澶渊之盟。
这一次北宋算是完满收场,众大臣都欢天喜地,重新享受太平盛世,李煜与赵匡胤也欢喜重逢,在宫中继续亲昵;只有少数人除外,寇准便是一个。这次的战事他虽然立了大功,然而那脸上却整天阴着,仿佛要下雨一样,等闲没人敢靠近他。
寇准心里这个窝火,多好的机会啊,难得那辽国连太后带皇帝都进了大宋腹地,若能全锅端了,便是灭了那契丹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起码让她们元气大伤,然而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却就这么如同光阴一样从手指缝中溜走了,这是等着一百二十年后海上之盟引狼入室,联合北边新崛起的完颜部再吞幽云十六州呢?别到时候把自己都赔进去。
这件事还有个后续,那王继忠当初力战被擒,他比不得杨业,委屈顺从了,虽然没那么烈性,然而也是其情可悯,后来两国议和之中出了不少力,后来赵匡胤派使节去契丹,必然会带着衣服、金腰带、器物钱币、茶药赐给他,也算是怜惜他一番苦情。王继忠对着故国的使者每每掉泪,恳请朝廷想办法把他带回去,然而他的皇帝道是和契丹的盟约里面说双方今后对对方都无其它索求,只能让他在那儿忍着。
其实契丹因为经济文化落后,还是很重视南边降人的,尤其是王继忠这样的汉人高级官员,而且他又比较有气节,因此便对他很不错,给他改名为耶律显忠,后来又改叫宗信,封了楚王,他在故国定然今生都是坐不到这个位置的。
李煜听说了他的遭遇,只觉得这事也算是离奇,那契丹就像当年三国时的西蜀一样,颇能任用降将,那王继忠倒也是不忘故国的,只可惜他的境遇虽然比苏武好了许多,然而他的主君却还不如汉昭帝,他的后半生只怕都要在契丹作为降将而活着了。那契丹对这样人定然是一边怀柔一边防范,就好像是这边羊肉美酒地养着,那边拿绳子暗暗勒着,堪称调教系,他那处境也是尴尬。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