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1/2)

    不久,他竟然都没有跟对方见过几次面。上次对这起案件施压太重,虽然警力资源可以随意动用,但是进展有限。

    警察在全景区范围内加大搜索力度,除了最初发现的残肢以外,几乎每一个著名景点附近都会发现尸块。

    有的是埋在土壤里的一根手指,有的是藏在竹林深处的一坨心肺,有的是挂在树枝上伪装成鸟窝的连带着头发的头皮。身体各个部位被分别弃置在于不同的地点,整座太子山似乎成为了巨大的坟场,葬着被害者。

    经DNA检测,现已发现的尸块都属于同一位女性。只是尸块零碎,无法拼凑出一整具尸体,并且最为重要的头颅一直没有发现。

    哪怕将DNA和指纹进行比对,数据库中也没有搜索到匹配的选项。第二代身份证统一要求录入指纹,也许这位受害者的身份证还没有到期。

    尸体身份无法确定,只能一方面继续搜查力度,另一方面向广大市民征集线索。

    只不过,有一件事情困扰着刑警们。

    这是一起性质恶劣的碎尸案,凶手碎尸器材是什么?是从哪里弄到的?抛尸太子山,是偶然,还是人为选定的?

    对本地人来说,太子山稀松平常,如果没有别的事情(比如外地朋友造访),基本上不会前往。抛尸者是本地人吗?

    如果是本地人,抛尸者能找到的荒郊野岭不少,为什么选择人流量巨大的景区?这极大地增加了尸块被发现的可能性,也增加了抛尸者被发现的危险性。他(她)根本不怕被警方发现,还是这个地方对他(她)来说意义重大?

    如果是外地人,是故意跑到本市杀人碎尸,抛尸之后逃窜外省市吗?或者是激情杀人,顺着行程将尸体抛在此处?如果是后者,碎尸工具在哪里?没找到的尸块又在哪里?

    这些尸体出现在相隔甚远的几个景点,要么是分批次抛尸,要么是开车自驾游。

    刑警对各种可能性分别排查,筛选近日来景区门口的监控录像,寻找数次出现的背包客身影,或者来往车辆拍照。这项工作重复且繁琐,目前还在进行中。

    最终还是现场搜查队先取得进展。

    太子山风景区里有一条著名的河流,因走势蜿蜒曲折,被称作“小龙河”。小龙河从太子山开始,一路向下奔流,汇入长江,继而流入大海。前阵子下了一场暴雨,水位高涨,将不少山里的东西冲入了下游。

    就是在距离太子山三千米的河岸边,搜查队发现了一条断腿,正属于太子山抛尸案的受害者。

    这条小腿上遍布伤痕与淤青,脚踝处有一个纹身,纹着一个非常奇怪的符号,没人认识。

    局里的符号学专家表示,这是一个玛雅文字,象征着“转世”之类的意义。

    看上去宗教意味浓厚。

    而与此同时,热心市民给刑警队提供了信息。

    “我曾经看见一个行迹猥琐的男人,开着车出现在太子山里。他是傍晚从太子山的后门开进去的,没有买票。他在太子山里呆了一整夜,第二天才出来。”提供线索的热心市民这样作证。

    这样的证言反而让刑警怀疑起对方,问:“哪一天?你怎么知道他从后门开进去的?你又怎么知道他在里面呆了一夜。”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