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1/2)

    还不止是锦城,陕省长安市的的永兴坊,也是“中华老字号 文化ip”的地标项目。

    苏市的平江路,那些苏帮菜馆子,也是依靠这条路的地标流量,人气更上一层楼。

    宋明瑜甚至能找到完全对标她现在情况的餐饮品牌。

    那就是哈市的马迭尔餐厅,早期马迭尔就是靠成为哈市的地标餐厅,城市名牌,才一下跃入了全国人的眼睛。

    那时候哈市的文化宣传,旅游宣传,可是一点没少提到马迭尔餐厅。

    官方亲自下场带流量,这个牌子不火都难。

    宋明瑜眼神有些复杂,骆京明不愧是大领导,做法又和郑氏完全不同。

    郑氏再怎么样也是不肯吃亏的,但是南城就不介意“吃亏”,地皮都可以免费送。

    虽然这地皮本来就在南城手里,拿给宋明瑜也是为了让明瑜小饭馆在现在人气儿不旺的八一路镇镇场子。

    骆市长有意给宋明瑜多一些发展空间,宋明瑜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

    “谢谢骆市长,我一定会好好经营‘明瑜’,不让您失望。”

    两边都是聪明人,又都是直截了当做事情的性格,在八一路开店这件事上既然谈得来,骆京明也就不再浪费时间,让宋明瑜回头和秘书联系。

    市里会给“明瑜”优先处理这些事情。

    不过又和当年那点人脉开出来的绿灯不同,骆京明有交代,这绿灯可以说是一路畅通无阻。

    明瑜小饭馆具体要怎么装修、怎么安排布置也立刻登上了日程。

    宋明瑜对小饭馆的规划提前就想过了。

    老店用来接待那些念旧的老顾客,也是给游客们观光打卡用。

    新店,这个八一店到时候就会是主力。

    毕竟它实实在在拥有足足两层楼,接近三百平的面积!

    八一路店不缺包房,也不缺大堂的席位,这么富裕的空间,甚至连后厨都可以放心大胆设计。

    至于这边到底谁来负责,宋明瑜脑海里转过了许多个适合的人选。

    最后主动请缨的是江宛如。

    “反正我还会在国内待小一年再走,这段时间,师父不如把八一路店交给我?”

    江宛如的确是加盟了岛国的明瑜小饭馆,但是她却没有急急慌慌离开,马上去岛国把店铺做起来。

    在港城掌控公司这么多年,江宛如早已明白,要想做起来一个品牌有时候和先后无关,端看是谁准备更充足,谁的眼光更犀利。

    要不然,港城那些服装品牌怎么会被ven一下冲散?

    要不然明瑜小饭馆在南城凭什么就能力压这些老字号,成为如今最受欢迎的餐厅?

    江宛如的想法很简单,她想留在南城,留在宋明瑜身边,她想要学习更多,体会更多。

    岛国那家明瑜小饭馆,不仅仅会是她江宛如打出去的漂亮的翻身一仗,更会是明瑜小饭馆在海外打响名气的第一步棋!

    她决不允许这个过程中有一点点不完美。

    以江宛如如今的水平,当店长是绰绰有余,甚至是大材小用。

    但她愿意,宋明瑜完全拒绝不了——

    谁能拒绝一个在港城当过大酒楼老板的资深经理人,更别说江宛如如今是一线也呆过,管理层也做过。

    她的火眼金睛之下,宋明瑜压根不担心会有浑水摸鱼的人从江宛如眼皮子下逃脱。

    至于后厨,这就完全是依靠宋明瑜之前的“无心插柳”。

    宋明瑜之前曾经和林香提到过“新x方”厨师烹饪班的事情。

    那时候她还忙于自己两个初创的事业,尤其是明瑜酸辣粉,那时候还没完全站稳脚跟。

    后来找到了合适的机会,这件事还真让宋明瑜做起来了。

    名字特别朴实,就叫“明瑜厨师烹饪集训班”,但是刚开门招生,就意外地收了不少学生。

    宋明瑜自己都很惊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愿意来当厨师?”

    她想象中人当然也不会太少,否则这个厨师培训开起来就是亏钱,但这么多人来报名,也完全超过了宋明瑜的想象。

    最后还是其中一个学生告诉了她真实想法——

    “反正也进不去厂子,没有铁饭碗,做啥不是一样?”

    “去工地扛大包还朝不保夕的,倒不如学个手艺,以后还能混口饭吃。”

    明瑜厨师烹饪集训班当然不是做慈善,虽然学费低廉到跟做慈善差不多,但宋明瑜本来就是把它当做了“明瑜”的后备力量。

    毕业的厨师要和“明瑜”签十年的工作合同,在这十年中,如果学生单方面想要解约,那就要赔一笔违约费。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